近日,深圳市龙华区牛湖社区聚焦儿童全面发展与社区治理痛点,以鳌湖艺术村特色资源为依托,围绕“认知赋能-实践赋能-文化赋能”核心方向,开展系列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通过多元议事会、文化赋能课堂、家庭共创活动等丰富形式,既破解儿童非学术技能认知盲区、网络安全防护不足、社区参与缺位等问题,又打通客侨非遗传承与社区代际对话堵点,以儿童“微力量”激活社区治理“大能量”。
本次项目精准对接6-15岁儿童及家庭需求,分四大板块推进,实现“个体成长”与“社区发展”双向赋能。在“定义你的优秀”儿童多元成长议事会中,4场次活动累计服务80人次,通过四大创新环节打破传统“唯分数”认知:“超能力”觉醒仪式上,儿童匿名分享非学术技能、制作“超能力披风”,编制完成《儿童隐藏技能清单》,超70%儿童能列举三项自身非学术优势;“小小隐私守护者”环节,以情景剧模拟信息安全场景,共同制定“儿童隐私保护公约”,90%儿童可准确识别5种网络钓鱼手段;“反卷游戏设计师”活动中,儿童自主设计棋盘游戏、绘制理想时间分配表,树立“学习-休息-玩耍”平衡理念;“善意超链接计划”通过编织“能量手链”、抽取社交盲盒,帮助儿童突破社交恐惧,学会识别真正的友谊品质。

在“小主理人·童言童议共治理”议事会中,2场次活动服务40人次,让儿童变身“社区治理参与者”:“假如我是社区CEO”环节,儿童以角色扮演形式,针对自行车乱停、广场舞噪音等真实问题制定方案,编制《儿童版社区管理手册》,并通过“儿童听证会”向社区居委会、家长代表展示;“假如我是鳌湖艺术村村长”活动,儿童分组调研艺术村特色与问题,提出“梦幻涂鸦”“创意树洞天地”等盘活方案,通过模拟竞选演讲展现创意,切实破解儿童“在场却失语”困境。
儿童文化赋能小课堂累计开展9场次、服务270人次,以“体验-创作-策展”模式激活文化传承:“客家凉帽编织”“观澜木雕技艺”“手工纸浆画”“鳌湖艺术村宝藏地图”4类课程各办2场,专业艺术家现场指导,儿童在动手实践中挖掘艺术村之美,完成专属“社区宝藏地图”;“小小消防员”沉浸式职业体验课程,让儿童学习消防知识与自救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所有作品及创作手记均在社区展览,增强儿童成就感。此外,“多元成长·共创之旅”活动服务30组家庭,通过“写给三年后自己的信”、颁发定制勋章、走过“蜕变隧道”等仪式,总结项目成果,营造成长仪式感。
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服务450人次(含60人次家庭参与),产出《儿童隐藏技能清单》《儿童版社区管理手册》及1份“儿童视角的社区宝藏地图”,儿童社区归属感、表达能力与创造力显著提升,同时建立儿童季度议事机制,推动儿童创意转化为社区治理资源。
牛湖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项目既是回应儿童全面发展需求、破解社区非遗传承断层与代际隔阂的创新实践,也是探索城中村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重要尝试。未来,社区将持续优化项目机制,推动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常态化,进一步联动鳌湖艺术村红色基因与客侨文化资源,为儿童打造更安全、更包容、更有文化气息的成长空间,为深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牛湖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