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志愿微光 | “小海豚”志愿者马妍在“十五运会”点亮自己

11-06 11:20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钟林苑 文/图

“我心知自己并非美玉,故不敢加以雕琢。”

这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生马妍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一句话。而在这个冬天,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场馆的检票口,这位20岁的甘肃姑娘,找到了雕琢自己的那把刻刀——志愿服务。

马妍(右)在“十五运会”拳击场馆的检票口服务。

“请出示您的身份证件和票务信息。”这句话,马妍每天要重复上百遍。她是十五运的一名“小海豚”志愿者,岗位是检票助理。没有赛场内的欢呼与呐喊,她的舞台,在场馆南门的入口。但就在这里,她却真切地体会到了何为“心中有志,才能如愿”。

保障有力:自己的反馈“被听见”,感受宝安温度

对从西北甘肃来到深圳的马妍来说,最初的顾虑是饮食。“我是回族,担心吃饭不方便。”当她忐忑地提交“不吃猪肉”的需求后,收到的是一份专为她准备的“特殊餐”。“这不仅是人性化,更是一种被尊重的温暖。”

宝安团区委在“志愿者之家”为赛事“小海豚”们准备了饮用水、红糖姜茶、感冒灵、板蓝根等关爱物资及药品。

这份温暖细致入微。从首日烈日下站岗,到次日迅速搭建的遮阳棚;从转凉后送到的红糖姜茶、感冒灵、板蓝根,到“志愿者之家”根据反馈铺上的地毯……“我们的声音被听见了,”马妍说,“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宝安团区委、拳击赛事志愿者处成了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服务有心:从“检票员”到“贴心人”,展现青年担当

马妍和搭档刘心雅组成的“微笑二人组”,不仅是检票口的服务者,更是观众情绪的守护人。面对部分观众身份证消磁无法读取的难题,她们主动摸索出“手动输入身份证号”的实用小窍门,保障入场顺畅;更在实践中总结出“微笑问候—耐心引导—情绪安抚”的全流程服务心法,成为检票口名副其实的“情绪稳定器”。

马妍(右)和搭档刘心雅(左)在“十五运会”拳击赛场馆检票口耐心为市民服务。

“没关系,您别急,告诉我身份证号,马上就好!”——这样温暖的话语,每天在检票口不断响起。当设备响应缓慢、观众面露焦急时,她们始终语气轻柔、动作利落。马妍还活用自身特长,在与陕西观众的交流中自然地切换陕西话,瞬间拉近距离。一位持港澳通行证的香港观众在等待时,也与她们轻松互动,现场气氛融洽。

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让马妍深刻体会到,检票口不仅是入场的通道,更是传递“十五运会”温暖、展现志愿者专业形象的第一窗口。她在与天南地北的观众交流中,真正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与乐趣。

成长有迹:在奉献中雕琢,终成美玉

“你们当志愿者,是打白工吗?”面对这样的问题,马妍的回答清晰而坚定:“我收获的,是一生引以为傲的经历。”

那个曾“不敢雕琢”的女孩,在服务的历练中,看到了自身的光芒。“正是‘心中有志’的信念,让我觉得配得上成为一块‘美玉’。”她代表着学校,更代表着宝安青年的形象——自信、专业、有担当。

在“十五运会”的舞台上,无数像马妍一样的“小海豚”正闪耀着青春之光。他们用微笑和汗水证明:宝安青年,好样的!深圳青年,好样的!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