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探测者1号”面向全球预发布!宝安企业运通水务六年磨一剑,破解高水位排水管网检测世界难题

11-06 07:45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一航 黄冬梅/文 陈建壬/图

 

11月5日,在2025国际非开挖技术大会活动现场,位于大铲湾的宝安企业运通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通水务”)面向全球预发布高水位排水管网检测机器人——“浑水探测者1号”。这款历时6年、历经大湾区6座城市、574段管道实战打磨的“水下B超”,一举打破传统CCTV(管道视频检测技术),以及单声呐设备在满水、高流速环境中“看不见、测不准”的瓶颈,被与会专家誉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突破性装备。

“浑水探测者1号”产品图。


城市排水管网是重要的城市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2024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排水管网总长度已近百万公里。孙常库博士在关于《破解排水管网“黑箱”困境》的技术报告中指出,我国排水管网体量庞大,且部分管网面临长期高水位运行等复杂情况,传统运维模式难以应对。

针对行业痛点,运通水务将业内首创的多声呐体系检测技术融入自主研发的高性能ROV(水下机器人)载体,成功打造“浑水探测者1号”。产品可适应DN600以上管径、2米每秒的流速,各类管网进得去、跑得动、不卡顿,作业效率提升三倍以上。同时,打破传统检测在高水位管道检测中常见的视障难题,“浑水探测者1号”可一次性识别12类缺陷,实现“水下B超”级精度。

另外,“浑水探测者1号”还是一个“变形金刚”。“水下潜艇+水面快艇”双模态一键切换,缺陷检测、地形测绘、淤积分析、排口溯源“一机多能”,实现管网、暗涵、河道、泵站、水库、湖泊等全域场景覆盖。

据运通水务董事长郑海良介绍,2020年至2024年,“浑水探测者1号”原型机在6个城市574段、合计41公里管涵中累计发现结构性缺陷343处、功能性缺陷1147处。

“六年来的不断打磨与迭代,让‘浑水探测者1号’真正实现了从工程需求中来、到复杂场景中去的闭环。”郑海良透露,“浑水探测者1号”正式发布会将于11月1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欢迎大家到场指导。

据了解,创立于2012年的运通水务,是一家以城市排水管道清淤检测和非开挖修复为主营业务的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是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主要业务分布在包括大湾区城市在内的广东省九个城市。

公司主营业务为“查、清、修、维”四个板块。查,主要负责供排水管网的溯源排查、缺陷检测与故障诊断;清,涉及排水管涵清淤、河道底泥清洗、供水管道清洗;修,专注于供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及排水管网清污分流改造施工;维,则是河道、污水处理厂(站)、泵站及片区排水管网的运营维护。

新闻链接

专家盛赞“浑水探测者1号”突破行业瓶颈

宝安智造引领管网检测新方向


11月5日,“浑水探测者1号”预发布活动现场,多位行业权威专家齐聚,共同见证国产高水位排水管网检测机器人的全球预发布。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产品成功突破传统检测技术在满水、高流速环境中的局限,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前景与行业引领价值。

“‘浑水探测者1号’成功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如满水工况下无法正常工作、病害识别不准等。”中山大学教授、国际非开挖技术研究院院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马保松高度评价该产品,同时肯定了其通过技术迭代替代人工、应对劳动力短缺、提升作业效率与品质的巨大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同济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胡群芳从行业发展与区域创新的宏观视角,盛赞了运通水务的发展模式及产品的发布时机,同时高度赞同企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发路径,认为这是解决工程真问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关键。

此外,胡群芳也将本次大会在深圳宝安的举办与运通水务新产品的发布联系起来,认为这绝非偶然,而是标志着以宝安为代表的大湾区核心城市,在水务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已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此举不仅代表技术积累的成果,更象征着中国技术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的实力与自信。

“满水或高水位管道、箱涵的检测是长期困扰行业的重大难题,而运通水务六年磨一剑的产品成功解决了此痛点。”国际管线专业学会前执行会长、香港管线专业学会执行总监黄敬从行业全局与国际视野出发,阐释了“浑水探测者1号”的深远意义,他评价这是中国管线行业“迈向国际的关键一步”。

黄敬进一步分析了产品的环境效益,指出管道破损会导致污水外溢,污染地下水和河流。该产品能精准定位破损点,从而支持精准修复,这对于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提升地下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库顾问专家王和平从排水管道检测的实际技术痛点出发,高度评价了“浑水探测者1号”的创新性。“此款产品的卓越之处在于其超越常规的环扫功能,实现了‘向前扫描’。”这一技术特性使其能有效探测管道前方的障碍物,为机器人在复杂管道中的安全行进提供了关键保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