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非遗名录再“上新”

11-04 08:12
摘要

光明新闻记者 雷云霞 通讯员 王鑫伟 文/图

▲晨光黑凉粉和凉粉水。

近日,光明区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晨光乳业公司传承的“黑凉粉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

黑凉粉起源于客家先民的智慧。他们以凉粉果取胶、凉粉草熬汁,创制出兼具爽滑口感与草本清香的独特风味,既是夏日消暑的佳品,也体现了“药食同源”的传统理念,凉粉果与凉粉草均为岭南地区常见的凉血解暑食材。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光明农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及海外归侨。岭南高温高湿的气候让不少人难以适应,农场就地取材,利用野生凉粉草熬制凉茶,人饮用后解暑效果显著,滤出的药渣用于喂养奶牛,也取得良好效果。

当时光明农场正在筹备成立晨光牛奶项目,需要引进欧洲设备,作为技术骨干到农场支援的省轻工局高级工程师饶淳远是黑凉粉第二代传承人。他将农场原有的凉粉草与野生凉粉果进行配制熬煮,将原本藏匿在深山中的传统技艺带入农场。

晨光乳业公司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解决了黑凉粉预包装过程凝冻与运输难题,推出第一代晨光即食凉粉。黑凉粉迅速出圈,席卷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市场,并在香港大放异彩。时至今日,黑凉粉香港很多商超的货架上仍经常见到晨光黑凉粉的身影。

2008年,《凉粉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发布,为这项传统技艺注入了现代科学的支撑,也让民间智慧得以转化为行业规范。如今,黑凉粉已不仅是光明的地方小吃,更通过侨胞网络走向世界,成为联结乡土与情感的味觉纽带。

“非遗不止于保护,更在于延续。”晨光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入选非遗,是对黑凉粉制作技艺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认可,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公司将计划推动黑凉粉技艺走进校园、社区、文创市集,让更多年轻人体验制作的乐趣,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真正的非遗,不是陈列在展柜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生活里的气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