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传来重大工程捷报:红海大道控制性工程——赤石河特大桥的塔间钢横梁,历经数小时精密施工,平稳提升至60米高空并精准就位,标志着大桥主塔主体结构全面完工,正式转入跨海施工新阶段。

此次成功提升的钢横梁,是连接两座塔柱的关键“筋骨”,重达476吨,跨度36.5米。将其安全提升至预定高度,如同完成一次“百米高空穿针”,技术要求极高,是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里程碑。赤石河特大桥全长1058米,采用造型现代的单塔双索面不对称斜拉桥设计,主塔高达111米,主跨达256米,建成后将成为合作区的标志性景观。
为攻克此次吊装难题,项目承建方中建南方组织精锐力量,提前谋划。施工前,团队运用“智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了三维预拼装模拟,对吊装过程中的应力、姿态等关键参数设定了严密的监测预警系统。提升过程中,技术、监控、安全各小组协同作战,依托数字化模拟成果进行实时比对调控,有效克服了风雨天气等不利影响,最终实现了庞然大物的“轻盈”攀升和毫米级精准对接,全过程安全可控。

据晶报记者了解,红海大道是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首批重点项目,是小漠国际物流港的重要配套交通设施,与通港大道、创新大道等共同组成区内“五横六纵”骨架路网。此次赤石河特大桥主塔钢横梁提升顺利完成,标志着赤石河特大桥塔柱主体结构全面完工,大桥全面进入跨海施工阶段,对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促进“港城联动、多业融合”发展,构建世界一流汽车城具有重要意义。
晶报记者 施培选 通讯员 黄凡解 饶书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