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田区联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首创全国医疗场景“费改保”标杆项目,成功为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福田)量身打造80万元“全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保障保险”,率先将医疗设备维修费用转化为保险保障,纳管全院2200+台/套设备。
这是福田区推动辖内保险机构强化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也为深圳医疗装备的精细化、数字化转型打造了全生命周期、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保险解决方案,将切实提高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保险业在福田区的集聚效应愈发明显,数据显示,福田区保费收入占深圳全市近一半,稳居全市第一。该项目是全市首个将“保险+服务+治理”融为一体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也是福田区“费改保”改革试点在医疗民生领域落地的又一创新成果,为地方保险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单点探索”到“金融赋能医疗”
“全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保障保险”的落地,是福田“费改保”改革试点的重要延伸。所谓“费改保”,即通过保险机制将原本零散的服务费、维修费转化为保费,由保险公司提供专业化管理和风险共担服务,实现“风险减量、支出平衡、治理提效”。
长期以来,医院设备维修支出波动大、风险分担机制缺乏,成为公共医疗体系的一大痛点。此次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保障保险的成功落地,不仅填补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领域的市场空白,更开创性构建了“1+N”生态发展模式——以设备保险为战略支点(“1”),通过专业化服务团队、数智化管理平台、原厂级供应链体系三大核心能力,延伸拓展医疗责任险、医师职业责任险、手术意外险等产品矩阵(“N”),形成医疗风险保障闭环。
从实际应用来看,该保险通过风险共担机制,有效化解医院全院设备的财务波动风险。其创新的“费改保”模式,将医院原本不稳定的年度维修支出,转化为可预期的固定成本,显著提升医院财务支出稳定性。在设备安全管理上,该保险依托专业化设备风险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同时通过设备精细化管理,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医疗事故纠纷。
从“事后维修”到“事前保障”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生命线”,从大型影像机到基础监测仪,任何一台设备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诊疗秩序甚至延误治疗。过去,医院的设备维修多靠“事后补救”,一旦出问题,不仅维修周期长、成本高,还容易造成财务支出波动。

此次落地的“全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保障保险”,为医院设备建立起一整套保险化风险管理机制。该产品推出全国首个“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修费用损失补偿条款”,当设备因故障、安全隐患无法正常使用时,可对排除风险所需的维修费用、设备重置费用及人工成本等进行补偿,实现核心场景的风险覆盖。为进一步拓宽保障范围,条款还附加了第三者责任保障。若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导致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相关赔偿需求也将纳入保障范畴,做到“出险有赔、风险可控”。

“过去部分维修靠临时报修,现在有保险兜底、工程师驻场、设备状态随时看得见。”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医疗设备管理从“出事维修”迈向“事前防范”,维修资金从波动支出变为可控成本,运行安全更有保障。
从“人工管理”到“数智管控”
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依赖人工巡检,信息分散、效率有限。福田此次创新,将保险机制与数字化平台深度融合,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成本管控、数字管理的三大能力建设,形成“保险+服务+治理”的全新模式。

首创原厂直供体系降本提效。平安产险深分联合飞利浦、GE等头部设备原厂及600余家经销商共建备件库,不仅缩短零部件供应周期,更借集中采购优势压降成本约20%;
创新驻点服务提速设备保障。同时,该模式推出行业首个24 小时驻点服务机制,通过配备持证工程师团队,及时对纳管设备维修,定期完成纳管设备巡检,将设备故障响应时效由2小时以上压缩至最快20分钟,全院设备开机率达到95%,设备巡检覆盖率达100%;
数智平台升级设备管理效能。项目还同步上线医疗设备物联网数智平台,完成全院设备盘点入库工作,并对重点设备加装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全时段体征检测。通过大屏实时展示设备状态总览,再搭配维修、巡检、效益分析等10余个系统模块,最终达成设备管理信息化、全周期管理动作可追溯、设备收支可分析的管理目标,大幅提升了闲置设备利用率。
锚定国家政策:医疗设备管理精细化发展催生保险保障创新
这一创新举措推动医疗设备从“被动管理”迈向“智能防护”,既提升了设备使用效率,也为医疗安全增加了一道数字防线,不仅契合国家持续强化医疗民生领域制度建设的战略方针,而且通过保险机制实现了政策要求与市场实践的有机统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模式通过保险机制将医疗风险防控从被动补偿转向主动管理,在为深化医改提供风险保障支撑的同时,也探索了金融工具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对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作为深圳的金融核心区,福田汇聚了全市近六成的持牌金融机构。2025年上半年,福田区金融业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100.26亿元,占全市金融业比重44.8%。当前,福田区正凭借密集的改革落地和创新场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此前,福田区率先落地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试点引发广泛关注,全国首单数据资产ABS产品、首笔跨境支付通业务、首个并购基金联盟等亦先后落地福田......
年初,福田区率先与市级部门谋划部署深圳保险业2025年的重点任务和转型升级路径,前瞻部署实施福田区保险业“1+4+N”发展战略:以推动保险机构新业务、新模式落地为核心目标(“1”),聚焦民生保险、科技保险、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四大重点方向(“4”),并联动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和街道社区形成“N”方合力,构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

依托雄厚的金融产业基础,福田区系统部署“费改保”创新模式试点推广工作,梳理涵盖安全生产、城市管理、卫生健康、街道治理等多个应用场景,全力推进深圳市保险创新产品推广扩面试点,切实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福田区“费改保”改革正从房屋安全、设备管理等环节,逐步延伸至公共卫生与民生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综合性金融服务创新以更加务实的方式融入社会治理,形成多方风险共担、惠民利企的新格局。未来,福田区将继续完善“费改保”改革应用体系,积极拓展公共卫生风险保障等延伸项目,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保险生态,让保险服务创新在更多领域落地生根,为科技创新、城市安全与民生福祉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撑。
福田区作为深圳金融业的核心高地,正以持续深化的保险业改革和优化政策供给,为全国保险市场树立标杆,并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探索提供可借鉴的“深圳经验”。
编辑 李斌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桂桐 三审 于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