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沉浸在孕育新生命的喜悦中时,一个名为“孕期骨质疏松”的“骨量小偷”可能正悄悄行动。
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提醒我们,在呵护宝宝的同时,也要科学守护好自己。
01
骨骼为何在孕期“入不敷出”?
这本质上是母体在特殊时期的一种“资源再分配”——
✅宝宝的刚性需求
胎儿在孕中晚期骨骼快速发育,需要大量钙质。这些钙全部来自母体,如同一条“单向输送带”,优先保障宝宝。
✅母体的储备透支
若孕前就存在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体重偏轻等情况,母体的“骨钙银行”本就储备不足。当饮食摄入跟不上,身体便会动用骨骼中的钙,导致骨量流失。
✅激素变化的影响
孕期雌激素、松弛素等激素水平变化,会改变骨代谢平衡,使骨骼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02
骨头在“求救”?注意这些信号
骨流失通常是静默的,但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持续性腰背痛:不同于普通腰酸,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也不能完全缓解。
●身高变矮或驼背:需警惕是否因椎体被压缩所致。
●易发生骨折:在轻微外力(如弯腰、咳嗽)下即感到剧痛,可能提示病理性骨折。
03
筑牢骨骼的“营养与运动”防线
预防是关键,需要从孕前及孕期全程着手准备——
✅营养策略:补对关键营养素
●钙-筑牢基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中晚期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每日保证足量奶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的摄入。若饮食无法满足,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维生素D-金牌搬运工:每日补充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至关重要,它能促进钙吸收。多晒太阳(每日暴露四肢20-30分钟,避免暴晒)是天然补充方式。
✅生活方式:给予骨骼良性刺激
●科学运动:在医生许可下,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负重运动。这相当于给骨骼做“力量训练”,刺激骨钙沉积,增强骨骼强度。
●规避风险: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量咖啡因和碳酸饮料,以防钙流失。
04
查出骨质疏松这么处理最安全
若孕期真查出骨质疏松,请勿过度焦虑。治疗遵循“安全第一,支持为主”的原则:
✅核心是基础支持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强化补充钙与维生素D、合理镇痛和生活方式干预,骨密度能在产后及断奶后得到显著自行恢复。
✅药物极为谨慎
鉴于安全数据,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孕期和哺乳期基本禁用。
✅多学科协作
治疗需由妇产科与骨科医生共同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仅在骨折风险极高时,才会权衡利弊考虑非常规治疗。
其实,孕育生命是一场美好的旅程,你把营养分给宝宝,也得记得给自己的骨头留足“底气”。
“孕前存足、孕期补够、吃动结合”,主动管理骨骼健康,就能稳稳避开这个“骨量小偷”。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