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智慧交通护航十五运会小轮车赛

冯牧原
10-29 14:33
摘要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 “十五运”)筹备工作迈向冲刺阶段,光明区作为自由式小轮车比赛重要赛区,依托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城交”)等单位承建的光明区全域智慧交通(一期)项目,以“人工智能+交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构建起“可视、可管、可服务”的全链条赛事交通保障体系,为赛事期间人员出行、物资转运、应急保障、交通秩序维护提供坚实智慧支撑,彰显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光明担当。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9日讯(记者 冯牧原)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 “十五运”)筹备工作迈向冲刺阶段,光明区作为自由式小轮车比赛重要赛区,依托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城交”)等单位承建的光明区全域智慧交通(一期)项目,以“人工智能+交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构建起“可视、可管、可服务”的全链条赛事交通保障体系,为赛事期间人员出行、物资转运、应急保障、交通秩序维护提供坚实智慧支撑,彰显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光明担当。

针对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场馆及周边交通特点,光明区全域智慧交通项目组率先完成赛事场馆专项监测页面开发与上线,实现场馆周边交通 “实时感知、动态预警”。页面整合了场馆周边道路运行速度、交通指数、停车资源饱和度、拥堵路段排名等核心数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动静态交通信息“一图呈现”。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场馆周边38个关键路口车流变化,精准掌握停车位使用情况,提前识别农观路、光侨路等重点路段拥堵风险,为交通疏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自由式小轮车决赛中,该监测体系成功保障赛事车辆高效通行。

图片1.png

自由式小轮车赛事全程保障。

为提升赛事车辆通行效率,项目正加速推进50台车载终端安装工作,建成后将实现云平台与车端“实时对话”。参赛人员、裁判及物资运输车辆可通过终端接收三大核心服务:一是赛事信息推送,实时更新比赛日程、场馆入口指引等内容;二是绿波车速引导,结合智慧信控系统,为赛事车辆规划专属“绿波路线”,减少路口等待时间;三是交通事件预警,若遇道路施工、事故等突发情况,终端将第一时间推送绕行建议。与此同时,项目已完成25个智慧路口核心设备部署,后续通过与增强感知设施融合,可实现“重点车辆优先通行”功能,确保赛事车辆“快行快达”。

图片2.png

图片3.png

车路云联动保障赛事高效、有序通行。

围绕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场馆周边交通秩序维护,项目打出“科技强警”组合拳。一方面,搭建电动车管理平台,300 路视频实现全天候违法行为抓拍,重点查处未戴头盔、闯红灯等违规行为,减少非机动车对赛事交通的干扰;另一方面,完成20套“铁眼”设备安装,常态化开展违停取证、事故取证、套拍车查处等移动执法,有效规范场馆周边停车秩序。此外,项目配建的无人机与巡检机器人已完成调试部署。无人机可对场馆周边关键路口及重点路段开展高空巡航,实时监测车流异常拥堵、车辆违停占道等风险,发现问题后即时回传预警,协同交警处置;巡检机器人则聚焦场馆周边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最后一公里”,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精准捕捉未戴头盔骑行、非机动车逆行等行为,现场通过语音播报进行警示教育劝导,同时将违法数据同步至电动车管理平台形成闭环治理。二者协同构建起“地空联动、立体巡检”的交通管控网络,为自由式小轮车赛事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图片4.png

巡检机器人支持构建地面巡检和智能劝导系统。

此次智慧交通为自由式小轮车赛事提供的保障,既是“人工智能+交通”的生动实践,也是光明区以科技赋能重大赛事的缩影。接下来,光明区将持续优化赛事交通保障体系,以“安全、高效、智慧”的交通环境,为“十五运”圆满举办贡献力量,同时推动智慧交通成果惠及更多市民,绘就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新图景。

记者:冯牧原 审核:李慧 校对:周浩桦 责任编辑:战旗
(作者:冯牧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