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智慧交通全程护航小轮车比赛

10-29 07:46
摘要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雷云霞 文/图

▲赛事出行“动态引导”更精准。

10月24日至25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光明赛区,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比赛酣畅激烈。在这场高水平竞技的背后,一套由光明区打造的“全域智慧交通系统”全程在线、精准护航,以“人工智能+交通”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起“感知—决策—引导—管控—服务”五位一体的赛事交通保障体系,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从“经验调度”到“智慧指挥”的跨越,交出了一份科技赋能大型赛事交通组织的“光明样本”。

全域感知

构建交通保障“智慧大脑”

面对自由式小轮车赛事节奏快、人员聚集度高、车辆流动密集的特点,光明区依托全域智慧交通(一期)项目,率先建成“赛事交通一张图”系统。该系统整合场馆周边道路运行速度、交通指数、停车资源饱和度、拥堵路段排名等核心数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动静态交通信息融合呈现。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38个关键路口车流动态,精准掌握停车资源使用情况,并在农观路、光侨路等重点路段出现拥堵风险前发出预警,为交通组织调度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真正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

▲路面巡检机器人。

车路云协同

打造赛事出行“绿波通道”

为提升赛事车辆通行体验,光明区加快推进“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项目已完成50台车载终端安装,实现云平台与赛事车辆的实时信息交互。参赛选手、裁判及后勤保障车辆可通过终端接收三大服务:实时赛事信息推送、基于智慧信控的绿波车速引导、突发交通事件预警与绕行建议。同时,25个智慧路口的改造与核心设备部署也已落地,初步实现“重点车辆优先通行”功能,有效压缩赛事车辆通行时间,构建起高效、可靠的“赛事交通绿波带”。

科技强警

织密交通秩序“立体防线”

围绕赛场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光明区创新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打出“智慧管控”组合拳。电动车管理平台依托300路视频资源,实现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全天候抓拍;20套“铁眼”移动执法设备常态化开展违停取证、事故快处与套牌车识别;无人机与巡检机器人协同构建“地空联动、立体巡检”网络——无人机负责高空巡航,实时回传关键路段异常情况;巡检机器人则聚焦“最后一公里”,通过AI视觉识别精准捕捉交通违法行为,并实现现场语音劝导与数据回传闭环。多技术融合、多维度覆盖,有效提升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处置率与管控效能。

全程护航

树立智慧交通“赛事标杆”

自由式小轮车赛事虽已落幕,但光明智慧交通系统在赛事期间所展现的科技效能与组织创新,已成为十五运会交通保障的重要实践成果。从全域感知到精准引导,从非现场执法到地空协同,一系列智慧场景的落地,不仅提升了赛事期间交通系统的韧性与响应速度,也为后续大型活动交通组织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光明范式”。

以赛促建、以赛促管。光明区将持续优化智慧交通体系,推动赛事保障成果向日常治理转化,以“安全、高效、智慧”的交通环境全力护航十五运会后续赛事,也让智慧交通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市民日常出行,为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注入持续动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