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话桑榆 深圳“享老”暖人心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庄瑞玉
10-28 22:06
收录于专题:网络中国节·重阳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秋阳正好,微风不燥。

在宝安区松岗街道东方社区西山村,长者文炳高在村里的大榕树下和邻居们聊天,102岁高龄的他,声音洪亮,笑声爽朗,步伐轻快,是村里的“老宝贝”。

”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生活非常幸福。”在深圳,像文炳高这样的深圳市户籍百岁老人有273人,其中男性61人,女性212人。最年长的女性户籍百岁老人117岁,最年长的男性户籍百岁老人106岁。

深圳这座以“年轻”著称的城市,正以“老有颐养”为目标,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强化老年健康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提质扩容,向百万长者递上一份“幸福养老”的答卷。

老有善居:适老化改造托起安心暮年

在深圳,居家安全是养老服务的“幸福底色”。

“上次我在家走路没站稳,马甲一下子就启动了气囊,要不是它,我肯定得摔得不轻。”自从在今年居家适老化 “焕新”活动中购买了智能防摔马甲,李大爷和家人安心了很多。这款马甲内置芯片,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姿态。一旦检测到老人有跌倒迹象,马甲会瞬间弹出气囊,对老人的头部、背部和髋部等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保护,大大降低了跌倒造成的伤害风险。

“以前洗澡总怕滑倒,现在浴室装了防滑垫和扶手,连毛巾架都调低了,方便多了!”住在宝安区新安街道的周奶奶,提起家里的适老化改造直竖大拇指。

对老年人而言,居家安全是最基础的需求。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以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为原则,依据老人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居家环境等实际情况,因户施策,逐户制定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深圳创新推出居家适老化 “焕新”活动,以更普惠、更贴心的方式服务广大老年群体,为老年人撑起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退休养老生活。

深圳的温度,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关怀。针对独居、空巢、失独等老人,深圳建立“月探访率100%”机制,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通过上门、视频、智能监测等方式,织密居家安全网。

老有精养:智慧网络织密照护防线

在深圳,养老服务早就插上了“科技翅膀”。

“刷脸就能吃饭,还能领补贴,比家里做饭省心!”福田区益田社区数字健康食堂里,76岁的韩阿姨对着屏幕“笑开了花”。这里不仅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系统还能显示老人摄入的营养情况,方便老人家合理调整饮食。目前,深圳已建成266家长者助餐点,覆盖所有社区,高龄、困难老人还能享受额外补贴。

独居老人张伯的故事同样暖心。“这些个‘智能小卫士’关键时候真是能救急!”家住龙岗街道的张伯指着墙上的白色设备感叹道。前不久他不慎滑倒,紧急按钮一按,深圳市智慧养老呼叫中心即刻响应,家人迅速赶到,让老人及时得到照料。这里的“智能小卫士”,正是“龙岗智能安居守护项目”,免费为长者安装包含跌倒检测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监测仪等的安居智能守护“五件套”,对长者居家安全实施7×24小时智能监测,将风险化解在萌芽。

“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已经铺就,全市2099个居家养老服务驿站星罗棋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空间,提供康养护理、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等服务。罗湖区探索将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床位“两床合一”,不仅提供医疗服务、生活照料,同时探索建设智慧家庭病床,实时监测身体状况,提供远程诊疗、在线咨询等,真正实现“养老不离家”。

老有乐活:精神家园绽放银发芳华

在深圳,养老不仅是“养身”,更是“养心”。

“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就该‘闲下来’,现在上了老年大学,学书法、练习,日子比上班还充实!”在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72岁的王阿姨展示着自己的书法作品,眼里闪着光。

目前,深圳已建成“市区街社”四级长青老龄大学体系,办学网络全市域覆盖。从书画摄影到智能手机使用,课程覆盖兴趣培养与技能提升。许多老人从“被照顾者”变身“学习者”“分享者”,在社区活动中找到新的人生价值。

社区里的文化场景同样丰富。在宝安区西乡街道凤凰岗社区长者服务站,这里即是长者饭堂,还有多功能室、健身室、保健康复室、中医理疗室、心理咨询室、棋牌室、休息室、阅读区、休闲饮茶区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在这里,老人们能享受到营养均衡的爱心餐食、专业贴心的康复理疗、趣味横生的文娱活动以及温暖人心的心理疏导。

老有尊荣:政策温度浸润岁月静好

在深圳,“敬老”是刻进城市基因的自觉。

高龄津贴、颐年卡、免费公交地铁……一系列优待政策,让长者切实感受“深圳温度”。截至2025年6月,22.44万老人享受高龄津贴,130万张颐年卡覆盖九成以上户籍老人和八成以上长住老年人,乘车、领津贴、享服务“一卡通行”。102岁老人文炳高每月领1000元高龄津贴,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探访慰问,他说:“赶上好时代,我们更要好好活着,见证深圳更美好!”

政策的温度,更体现在对长者需求的动态回应。今年,深圳推行高龄津贴“无感申办”,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全覆盖动态管理。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老人,逾期未申领的由各区“每月清零”追踪;资格认证完成率达99.21%,确保老年人权益保障,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九九重阳,敬老爱老。从居家适老化的“小改造”到智慧养老的“大网络”,从助餐配餐的“小确幸”到老年教育的“大舞台”,深圳正用行动证明:一座年轻的城市,可以对长者如此温柔;一座创新的城市,能让“养老”成为“享老”的生动注脚。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吴向阳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