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厦北枢纽总体设计师郄雪刚谈到“深圳之眼”的设计美学:“它恰如其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创新氛围”

10-28 09:49
摘要

10月28日,“深圳之眼”岗厦北地铁站迎来开通三周年。被誉为地铁界颜值“天花板”的“深圳之眼”,如今已是深圳一张广为人知的“城市名片”。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10月28日,“深圳之眼”岗厦北地铁站迎来开通三周年。被誉为地铁界颜值“天花板”的“深圳之眼”,如今已是深圳一张广为人知的“城市名片”。特别是其多个“全球首创”的建筑设计创意,一直备受赞誉。近日,本报记者就“深圳之眼”岗厦北枢纽的建设创新,专访了“深圳之眼”岗厦北枢纽的总体设计师郄雪刚。

深圳特区报:岗厦北这个世界级轨道枢纽工程,在建设时面临哪些挑战?

郄雪刚:深圳地铁自上世纪建设以来,始终在地铁与城市发展的积极互促方向不断进行高维探索。在岗厦北枢纽项目规划设计之初,深圳对着这个超级工程赋予了众多重要意义,如:要优质高效地解决交通需求、促进城市发展;彰显深圳创新之都、创意之城的城市特质;打造一个城市精品工程,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等。

摆在设计建设者面前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岗厦北枢纽规划位于繁华的城市中心区,是采用全地下敷设,枢纽上部是纵横交错的市政管线,地上是重要的城市道路和立交桥,周围是密集的高层建筑,这样的外部条件难度和挑战可不一般。如何在市中心建设一个多线换乘、多期合一的综合枢纽;如何创新构建“站、路、桥、园、商”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如何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的建设目标、并有效控制投资;如何在永久建设目标和建设期间的城市扰动控制找到最佳契合点等,每一步都要大胆创新、小心实践,汇聚行业里的最优质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和攻关。

深圳特区报:在高质量建设“深圳之眼”的过程中,实现了哪些创新?

郄雪刚:为了高质量建设“深圳之眼”,一座城市在行动。在“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深圳精神指引下,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设计建设团队不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最终形成了一系列体系化的创新理念及设计建设成果,打造了多个“首创”和“第一”。

一是构建了首个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型区域的功能复合型地下空间群落,形成深圳市核心区地下空间网络化格局。二是创新了地下空间的新秩序:轨道交通、市政交通路桥隧、城市地下空间、城市道路公园的公共形象统构组合。三是提出了超大异型空间消防综合策略,实现立体超大空间消防安全。四是研究形成了大跨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在国内外明挖地下结构中尚属首次;大跨结构空间异型,与彩田立交桥合建。五是创造了一系列技术创新解决建造难题的新手段,如SPMT工法的首次应用实践……总之,城市精神指导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引导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了高质量建设。

深圳特区报:在一个地铁工程中能实现如此多世界级技术创新,根源是什么?

郄雪刚:技术创新的百花齐放,离不开政策制度创新的肥沃土壤,得益于城市管理理念的积极开放,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创新氛围。

城市有关部门在建设中的创新管理,为工程建设赋能。比如:在建设期间,地下空间群落得到创新规划和审批,构建的首个地下空间网络化格局,让这里极富公众参与的活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样板;大道公园的构建让枢纽空间高质、功能多元、活力满满,各个部门的协同创新,让全新的枢纽空间能构成形态接续深南大道的美好,成为既能看、又能用的实用型景观;彩田路福华路口首次探索实践的移位左转,这个经验后来向全国推广。

深圳特区报:作为设计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您眼中的“深圳之眼”是怎样的?

郄雪刚:深圳地铁岗厦北枢纽创新的规划设计理念、高品质的建设效果和优质的运维服务,让深圳市民由衷自豪,外地乃至境外游客来访、打卡络绎不绝。“深圳之眼”的出圈,不是事出偶然,而是这座城市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铁行业在新时代发展历程中,与这座极富创新精神的城市耦合的有益实践。如果说这个工程牛,不仅是设计建设牛,而是这座城市太牛了。

作为枢纽工程建设的参与者,我深感“深圳之眼”是对先行示范的优秀注解,是这座城市“创新”基因的新时代演绎。

编辑:郑晓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