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电 群英争锋:龙岗电力技能大比武点亮人才强区之路

李海若
10-23 20:56
摘要

匠心铸电 群英争锋:龙岗电力技能大比武点亮人才强区之路

金秋龙岗,激情与电流共振。1023日,深圳龙岗供电局训练基地内,由深圳市龙岗区人力资源局与深圳龙岗供电局首次联合主办的龙岗区电力行业技能大比武火热开启。

赛场上,选手们全神贯注,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工具在手中翻飞,仪表数据精准跳动,空气里弥漫着专业竞技的紧张气息。这场以“聚能龙岗,电力争锋”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一场技能的巅峰对决,更是一次对安全生产规程和应急能力的实战检验,是龙岗区锻造高素质电力人才队伍、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标杆引领 企业工匠数量领跑全区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安全素养是电力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和发展对龙岗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自2018年龙岗工匠遴选启动以来,深圳龙岗供电局已先后诞生4位“龙岗工匠”,成为全区获评“龙岗工匠”最多的企业,充分彰显了其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卓越成效与标杆地位。这份荣誉的基石,正是以赵法强为代表的一代代电力工匠的接续奋斗与卓越贡献。

核心引擎 工匠工作室的硬核孵化力

赵法强龙岗工匠工作室,是这4位龙岗工匠共同的成长沃土和创新源泉。这间680平方米的创新堡垒内,电缆附件实验室火花闪烁,创客空间思维碰撞,荣誉墙无声诉说着辉煌战绩:100余项专利、60项发明授权、50篇科技论文、5项行业标准主导权。其成果转化力尤为瞩目——30项成果在深圳供电局落地应用,10项登陆南网商城,创造推广合同金额超4000万元。

尤为关键的是,工作室的诸多创新直指安全生产痛点:从提升作业安全性的“配电网全业务不停电作业体系”到预防故障、保障运行的“电缆防爆盒”、“智能接地线状态监测装置”,再到提升运维效率与本质安全水平的“电缆沟道智慧运维”,这些源自实践的创新切实保障着电网安全与万家灯火。

辐射带动 工匠精神的燎原之势

工作室不仅是技术攻关的核心,更是人才孵化的关键枢纽。作为跨专业、跨部门的多功能平台,它汇聚了电缆、检修、试验等40名精英。在领头人赵法强(2019年“龙岗工匠”、2022年“鹏城工匠”)的以身作则和安全表率下,精益求精、严守规程的工匠精神在此深深扎根并蓬勃生长。董晓乐(2021年)、陈加文(2023年)、李嘉(2024年)这三位新晋“龙岗工匠”均从这里淬炼成才,他们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是安全生产的标兵,印证了工作室强大的孵化能力。

在赵法强等4位龙岗工匠的积极带动下,比学赶超、重安全、精技能的氛围已如电流般传导至龙岗供电局各基层分局。电缆工艺研习社、带电作业尖兵班等特色学习小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师徒结对”传帮带、“技术擂台”拼真功成为常态,企业内“学安全、强技能、比规范”的热情空前高涨,将技能精进与安全意识强化的赛场延伸到了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强基固本 区级人才战略的坚实支撑

“电力是发展的血脉,人才是强区的基石。”正如龙岗区人力资源局负责人在采访时所言,本次大比武是落实高质量发展部署、夯实安全生产根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龙岗区近年来全力夯实技能人才根基:今年首次在全区的家政行业、电力系统试点技能大比武,积极扩大基层技能人才评价参与面;2015年至今累计举办65项职业技能竞赛,吸引近5400名职工角逐,诞生461名获奖者,其中320人获“龙岗区技术能手”认证;自2019年启动“龙岗工匠”遴选,六届共59人获得这个龙岗区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构建了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高技能人才梯队。

聚光灯下,选手们正用精湛技艺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比武场外,以赵法强工作室为代表的创新平台持续释放人才“裂变”效应,基层学习小组激荡起技能提升与安全文化培育的层层涟漪。当技能比武的号角与人才强区的脉动同频,当精益求精的匠心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交融,一条以匠心铸就、以安全护航、以电流驱动的龙岗高质量发展之路,正随着选手们手中精准而可靠的工具,清晰而有力地延展。

晶报记者 李海若  通讯员 吴丹林 向莉

(作者:李海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