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通求助到一份约定!暖流汇上屋,在宝安石岩,一通电话架起“双向奔赴”的脱困暖心桥

柯季
10-23 20:55
摘要

从一通求助到一份约定!暖流汇上屋,在宝安石岩,一通电话架起“双向奔赴”的脱困暖心桥

“喂,社区吗?我家里快没吃的了,实在没办法了……”近日,宝安区石岩街道上屋社区居民刘女士(化名)的一通求助电话,牵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心。

电话那头,是因车祸行动不便、独自面对“断粮”困境的居民;电话这头,是迅速响应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10月22日下午,一场暖心行动随即展开。

今年约四十岁的刘女士一直独居。

此前一场车祸,让她腿部严重受伤、神经受损,如今只能依靠拐杖艰难行走。

漫长的康复期里,她无法外出工作,彻底断了收入来源;家人因生活所迫无法长期照料,身边能依靠的人寥寥无几。

眼看着家中存粮一天天减少,灶台即将“断火”,刘女士急得夜夜难眠。走投无路之下,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社区的求助电话。

得知刘女士的情况后,上屋社区党委迅速组织帮扶力量。10月22日下午,由上屋社区党委委员、妇联主席带队,社区志愿者主动请缨,带着米、油和方便面等生活物资上门帮扶。

“刘姐,别着急,我们给您带了米、油和方便面,先解解燃眉之急!”志愿者们刚进门,就熟练地把沉甸甸的生活物资搬到刘女士家中。

看到客厅角落有些杂乱,大家又顺手帮她收拾整理、打扫起居卫生,不一会儿,屋子就显得清爽了许多。

没有过多客套,志愿者们拉着刘女士的手坐在沙发上,像走亲戚一样和她聊起了近况——一会儿蹲下身查看她腿部的恢复情况,仔细询问“扶着拐杖走路时腿还疼不疼”“最近有没有按时做康复训练”;一会儿又叮嘱她“吃饭要注意营养”“吃药别忘按时”,还反复问她“还有没有其他需要我们帮忙的,千万别客气”。

“您能主动给我们打电话求助,其实特别勇敢!很多人遇到难处可能会不好意思开口,但您愿意相信我们,这就是克服困难的第一步。”聊天中,志愿者们特意引导刘女士回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从她“受伤后还自己学着做饭”“再难也没抱怨过”的小事里,帮她看到自己“坚韧”“不放弃”的闪光点。

为了让刘女士不再觉得“孤单作战”,社工与志愿者还一起和她定下了一个“双向奔赴”的约定:克服困难需要双方协力——她作为主体,要安心养伤、积极康复,同时试着主动联系亲友寻求支持;社区作为助力,会持续链接资源、为她寻找居家增收机会,共同构建“个人发力+社区助力”的脱困桥梁,让她真切感受到“背后有人撑着”。

“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握着志愿者的手,刘女士眼眶泛红,声音里满是感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你们像家人一样过来帮我,不仅送来了吃的,还跟我聊这么多宽心话,让我心里暖烘烘的。有你们帮我,我肯定好好康复,再也不胡思乱想了,相信一定能渡过这个坎!”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这次暖心走访,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物资帮扶,更是上屋社区以志愿服务为纽带,践行“精准化、精细化、暖心化”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把居民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志愿者的脚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治理更有温度。

据了解,接下来上屋社区志愿服务站将把刘女士的情况纳入“重点关怀清单”,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回访,既要跟进她的康复进度,帮她解决生活里的琐碎难题,更要加快对接居家增收、就业相关政策,让这份关怀不“断线”、帮扶不“降温”,用持续的志愿力量,陪着刘女士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

晶报记者 柯季 通讯员 李俊如

(作者:柯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