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海外制造” 知识产权保护“痛点” 多维度成果护航企业出海

深圳特区报 &读特记者 王志明
10-23 19: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由深圳华夏泰和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承办的 “一带一路” 背景下深圳市企业 “海外制造”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项目正式收官。作为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支持的重点项目,其成果已通过两场专项发布会、企业定向推送等形式落地推广,为深圳企业在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布局 “海外制造” 提供全流程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填补了该领域实证研究与实操方案的双重缺口。

聚焦痛点,破解深圳企业出海知识产权难题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深入推进,深圳企业海外制造业务快速拓展,但同时面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法律体系碎片化、专利布局失衡、商标抢注频发、跨境维权困难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本项目以 “解决企业实际痛点、完善保护体系” 为核心目标,开展三大关键工作。

全域调研摸底:通过问卷、深度访谈等形式,系统梳理 2013-2025 年 8 月深圳企业在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知识产权布局现状 —— 累计申请专利约 5.2 万件,欧洲、亚洲为布局重点,但存在地域失衡、质量参差等问题,并形成《深圳市制造业企业 “海外制造” 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尽调报告》,精准定位 8 类核心风险。

重点国家攻坚:聚焦奥地利、韩国、巴西、越南、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8 个深圳企业布局高频国家,深度拆解其知识产权申请流程、合规要求、纠纷应对规则,形成《“一带一路” 背景下深圳市企业在重点国家的知识产权申请、合规、纠纷应对指南》,提供 “申请 - 合规 - 维权” 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如指导企业利用韩国 PPH 机制缩短专利审查周期,规避巴西商标审查长周期风险)。

政企协同献策:结合调研与实践,提出政府层面 “加强国际司法协作”“扩大维权资金补贴”,企业层面 “优化海外布局策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等针对性建议,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防控”。

多维推广,170 余家企业直接受益

该项目不仅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更通过多渠道推广实现 “成果看得见、用得上”。线下 + 线上发布会联动,2025 年 10 月 15 日、17 日,华夏泰和在深圳南山先后举办两场成果发布会,同步开通腾讯会议线上通道,吸引 67 家企业现场参与,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深圳优势产业。

企业定向推送。通过邮件向 104 家深圳出海重点企业推送研究成果全文及下载路径,涵盖迈瑞医疗、优必选等龙头企业,助力企业快速适配目标国知识产权规则。

公开资源共享。在华夏泰和官方公众号上线成果下载链接,同步开放反馈通道,为后续成果迭代提供依据。

指标全达标,构建 “保护 - 赋能” 双价值

项目严格对照预设绩效目标推进,核心指标 100% 完成,综合效益显著。

该项目完成 1 份实施报告、1 份现状尽调报告、1 份维权工作指引,举办 2 场发布会,形成政策建议材料;研究成果通过知网查重,尽调报告复制比 4.9%、指南复制比 16.1%,远低于 30% 的学术规范要求;所有任务均在 2025 年 10 月前完成。

目前,政策建议材料已提交给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助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政策优化,扩大资金补贴范围;参与企业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认知得到提升,多家企业表示将深入研究指南,推动企业出海合规。

主办方负责介绍,该成果填补 “一带一路” 背景下深圳企业海外制造知识产权保护实证研究空白,为国内同类城市提供可复制的 “调研 - 分析 - 解决方案” 模板。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 &读特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