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丁小梅 通讯员 龙振星
10月22日,龙华区政协2025年第三期“委员议事厅”活动在中国版画博物馆举行。区政协委员郭庆文、黄小瑶、谭琴、马静与深圳市级非遗麦金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俊刚,围绕“深掘龙华非遗宝藏,让文化底蕴‘活’起来”主题开展协商议事。区政协主席熊佩锦,副主席覃跃良、罗汉青、王朝成,区政协机关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区政协委员和非遗有关代表等参加活动。
活动中,委员和嘉宾立足龙华非遗保护与传承实际,围绕非遗的创新表达、产业融合及数字化转型展开深入交流。据了解,龙华区目前成功申请22个代表性非遗项目,覆盖传统舞蹈、技艺、美术等八大类,并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四级保护网,国家级大船坑舞麒麟、省级红釉彩瓷(满堂红)等非遗项目,已经成为龙华重要的文化名片。但当前仍存在产业链条分散、传承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问题。

▲市民在区政协非遗文化科普活动中了解龙华区各级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郭庆文委员建议坚守核心传承根基,支持传承人对技艺流程的深度研究与提炼;拓展国际传播维度,通过走出国门举办国际展览等形式提升国际影响力;重构当代价值功能,将非遗作品列为艺术品进行收藏和宣传;创新多元传播形式,开设文创店推广非遗;深化产业融合路径,利用数字化手段拓展传播渠道。
黄小瑶委员表示,龙华非遗不能仅靠“静态保护”,要走出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传承发展新路。要做好内容营销,通过短视频等现代营销手段,为龙华非遗“引流”“圈粉”;要创新“体验营销”,在观澜古墟、鳌湖艺术村等热门景点,打造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非遗生活馆”或沉浸式主题街区。
深圳市级非遗麦金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俊刚结合兄弟区非遗传承工作做法,以及广州永庆坊、汕头小公园等地非遗传承经验,建议进一步优化区级非遗项目申报流程,加大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力度,并提出要建设龙华区非遗传承基地,将非遗保护融入学校基础教育,加强龙华经验的转化与落地,推动非遗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谭琴委员认为,破解龙华非遗传承困境,应从人才培育和平台搭建入手。她建议,加大非遗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对区级及小众非遗项目给予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和荣誉激励;加强与高校、职校合作,开设“非遗传承与创新”相关专业,建立“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同时,建设“龙华非遗数字总平台”,建立线下“非遗孵化与展示基地”,进一步打通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文创市场的融合路径。
马静委员则从产品与品牌创新切入,提出要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她建议以“非遗+生活”“非遗+美食”为方向,开发便携消费类食品、文创产品;同时在龙华老街、观澜古墟等文旅场景开设非遗体验店,并拓展线上电商渠道,打造“龙华味道”特色非遗品牌。
■相关新闻
科普活动集中展现22项非遗项目魅力
(龙华新闻记者 丁小梅 通讯员 龙振星 文/图)一直以来,龙华区政协将文史工作作为传承地方文化、凝聚文化共识的重要抓手,不断挖掘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系列文史研究、文化传播活动,为龙华文化事业发展注入鲜活动力。10月22日,龙华区政协以文史工作为依托,在中国版画博物馆精心举办了一场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以“龙华非遗的文明记忆与守护”为主题,全面展示了龙华区近年来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为政协委员、非遗传承人及传统文化爱好者搭建了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让文史工作在活态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活动现场通过“科普+展示+互动”的形式,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的顺序依次排列,系统展示了龙华区各级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并设置了非遗展示互动展位,涵盖陈氏中山装、美联红木、祥利红木、染色剪纸等代表性项目,以及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麦金画、潮州功夫茶、客家糯米酒等特色非遗。各非遗项目传承人与市民面对面交流,现场演示技艺、展示作品,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演示技艺,展示作品。
据了解,截至2025年,龙华区共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4个、区级15个,涵盖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门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龙华非遗谱系。
近年来,龙华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完善名录体系,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支持各非遗项目建立传习所和工作室,为技艺传承提供了稳定场所;开展传承活动,组织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和参与非遗传承。鼓励非遗项目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如陈氏中山装融入现代时尚元素,麦金画结合深圳地域特色,提升了非遗的时代生命力;通过举办展览、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提升龙华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加活动的政协委员表示,此次非遗科普活动是政协文史工作与文化实践结合的成功尝试,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龙华区非遗保护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非遗文化科普活动,是龙华区政协年度文史工作的重要实践之一。接下来,区政协将持续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职能,积极搭建交流传播平台,为传承和保护龙华非遗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各界力量,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让更多龙华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