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市集“新”风尚,非遗传承“邻”距离——沙头街道下沙社区党员服务市集温情开市

何佳怡
10-22 20:47
摘要

最是市集“新”风尚,非遗传承“邻”距离——沙头街道下沙社区党员服务市集温情开市

夏末热情不减,服务暖意更浓。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准对接辖区居民与新就业群体需求,近日,沙头街道下沙社区党委围绕“非遗拾珍·‘新’业暖集”主题,在下沙文化广场热闹开启党员服务市集。活动汇聚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沙头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党支部、深圳市厚德世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及下沙股份公司党支部等5家共建单位力量,精心打造12个特色服务摊位,吸引超800名居民热情参与。市集巧妙融合非遗传承、政策宣讲、便民服务与社区共治,以“烟火气”凝聚“向心力”,让党建温度直抵群众心坎,使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书记摆摊倾耳听,代表委员履职忙

本次市集的“书记面对面”摊位持续发挥桥梁作用,下沙社区党委书记与闻讯而来的居民群众围坐畅谈,在轻松的家常对话中,精准捕捉群众关切的“弱信号”,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情绪在一线疏导,现场累计收集6条意见,全部实现“当场办”。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专设的流动党员报到处成为市集一抹亮眼的“红”,1名流动党员主动前来报到、亮明身份,在基层一线践行初心使命,让流动的“红色细胞”在社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现场,数名市、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主动亮身份、上一线,与社区书记协同接待居民来访——从邻里纠纷调解到文化需求反馈,他们俯身倾听、认真记录,依托自身职能优势推动问题高效处理,展现了代表委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

非遗雅韵启新篇,鼓乐漆扇承文脉

当古老非遗走进党员服务市集,文化传承便被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与社区温情。活动在一阵激昂的红鼓表演中热烈开场,由辖区数名青少年组成的鼓队精神饱满、槌起槌落,以铿锵的节奏点燃全场热情,展现出传统文化的不凡气韵与青春风采,也为本次市集拉开精彩序幕。

在“非遗漆扇·匠心绘传承”摊前,居民们正在下沙社区老年人协会党支部能工巧匠的带领下,亲手体验彩漆与清水交融的技艺妙趣,勾勒出独一无二的扇面图案,在动手中感受传统工艺的细腻与匠心之美。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红鼓激昂,漆扇沉静,不仅展现了“围村非遗学堂”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扎实成效,也让文化自信在亲身体验中悄然扎根。党建品牌与文化服务在此深度融合,共同织就一幅有温度、有质感的社区文化新图景。

便民服务零距离,暖心护航“新”力量

聚焦新就业群体与辖区居民的切实需求,本次市集在便民服务上做足“暖心”文章。“头盔守护安全·筑牢骑行防线”摊位前,应急管理办公室党支部党员一边发放爱心头盔,一边手把手演示正确佩戴方法,让安全理念在细节中落地生根;“工伤知识普及·赋能职业健康”点位则围绕工伤保险政策与职业防护要点开展宣讲,通过互动问答、资料发放,搭配钥匙扣、随身水瓶等实用礼包,将职业健康意识送到新就业群体中。

“暖心义剪·护航新就业力量”专区在KK ONE商圈爱心商户的积极参与下,化身快递员、外卖骑手的“暖心驿站”,专业理发、舒压按摩与节气凉茶同步送上。“理个发,歇个脚,又能精神抖擞地跑单了!这服务太贴心了。”一位外卖小哥理完发后,笑着展示自己的新形象。正是这样一次次细致的服务,让奔波的身影在此得以停歇,真切感受到来自社区的体贴与商圈的关爱。

此外,口腔义诊、护发检测、肩颈按摩等多项健康服务也齐聚市集,从齿到发,由内而外,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居民与新就业群体的健康生活“加油助力”。这份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邻里携手签公约,融“新”共筑幸福家

市集不仅是服务的平台,更是情感联结的温暖现场。活动现场,一场简朴而温馨的签约仪式正悄然拉近彼此的距离。在社区党委的见证下,新入住下沙的居民代表郑重签署《居民公约》,从“新居民”成为“一家人”。“一搬进来就感受到社区的温暖,这下真的找到家的感觉了!”一位刚签约的新住户感慨道。一纸约定,一份承诺,让陌生的邻里成为熟悉的家人。

这场充满仪式感的迎新环节,不仅是下沙社区推动“文化共融、邻里共生、发展共享”的生动实践,也进一步增强了新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共同为构建“一强四好一满意”的高质量和谐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文温度。

此次“非遗拾珍·‘新’业暖集”党员服务市集,以非遗搭台,让服务唱戏,绘就了一幅党群连心、邻里融洽的幸福画卷。下一步,下沙社区将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继续做实服务、做活文化、做强治理,努力当好群众的知心人,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将关怀落到实处,让幸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持续升级。

晶报记者 何佳怡 通讯员 王颖澍

(作者:何佳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