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禹思/文 记者 宋璐/图
连日来,十五运会竞体组男子足球U18组别决赛阶段赛事正在紧张进行中。当运动员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时,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300名“小海豚”志愿者,用专业志愿服务编织着赛场内外最温暖的风景线。球童志愿者薛浚涛就是其中的一员,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感受志愿者群体如何用志愿星光点亮绿茵赛场。
晨光至星辉,奔跑的身影从未停歇
下午1点,在完成了上午的课程后,薛浚涛和同伴们乘坐专门的大巴车前往宝安体育场;下车后,大家排队过安检,有序进入球童休息室,听取组长安排当天的球童位置。由于首日工作时发现岗位日照不均,薛浚涛主动向组长提出轮换建议:“第二天我愿意与一直晒太阳的同学交换位置,大家可以轮流来。”

这份细心体贴让志愿服务更加人性化。在接连几日的炎热天气下,薛浚涛和伙伴们每天需要完成数十次的弯腰捡球,日均运动量达到1.5万步。从足球爱好者“变身”赛事志愿者,他和众多伙伴们一起用专业服务保障着比赛进行。

下午2点至3点是休整时间,志愿者们在休息室或志愿者之家稍作休息。3点零5分准时上岗,开始协助球员热身捡球。3点40分热身结束后,球童们集合拿球回到岗位,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做好准备。
“我们全神贯注地紧盯球场,任由汗水顺着额头流下。”薛浚涛描述着工作状态,“但每次顺利完成捡球、抛球、引导等任务时,内心都充满成就感。”
上半场比赛结束后,球童们集体回到休息室休息、用餐,并利用这个时间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团结协作,及时补位化解突发状况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薛浚涛回忆起测试赛时的一次经历:“我负责的是角球区,需要捡不少的球。而在第一次捡球时,我太过紧张没有看清裁判的手势,不小心将角球给成了球门球。”

这时,同侧的门将向他挥手示意指明角球区,同在角球区另一侧的同伴也及时通过沟通帮助他确认裁判手势。“这次意外让我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也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在测试赛时,薛浚涛发现有些同学不太清楚比赛规则,他会及时向组长反映并主动帮助同伴熟悉规则。“我意识到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志愿者应该互相帮助,提高团队意识。通过这件事,我们展示了团结合作精神。”
有时志愿者会因感到压力而不小心出错的情况。薛浚涛和同伴们会先安慰出错的志愿者同学,及时排解压力,并向老师反映具体情况,避免发生冲突。“通过这些事,我认为我们作为志愿者应该调整好心态上岗,不要紧张。”
“在岗中遇到一些情况,我们可以和同学一起分享或者上报给队长,排解压力。”薛浚涛分享着他的经验,“每一位志愿者同学都是能帮助自己的伙伴。”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让整个志愿者团队更加凝聚。
傍晚6点50分,薛浚涛和同伴们再次集合,准备第二场比赛的工作。同样的流程,他们需要工作到上半场结束,然后在球童休息室休息。这时,薛浚涛会换上自己的衣服继续观看比赛,在比赛结束前提前回到球童休息室整理卫生,等待下半场工作的志愿者集合回到志愿者之家。
志愿星光,点亮绿茵梦想
当被问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时,薛浚涛的眼睛闪着光:“当我看见我们即将进行的十五运会志愿服务的项目是足球时,便难掩激动的心情。足球是我平时最爱看的赛事,也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即使我的运动天赋没有那么好,但我依旧喜欢在绿茵场上奔跑。”

他坦言,通过这次志愿服务,自己有了更深的感悟:“参与十五运会志愿服务,我看见了和自己同龄甚至比我更小的球员在场上奔跑着,我看见了中国足球的活力。”这种近距离的参与,让他对体育精神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尽管天气炎热,薛浚涛和众多志愿者们始终以专业态度保障赛事流畅进行。他们说:“我们的每一次弯腰捡球,都是对体育精神的致敬;每一滴挥洒的汗水,都在浇灌着志愿服务的种子。”
在十五运会的赛场上,还有无数个像薛浚涛一样的“小海豚”志愿者。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妥善开展着竞赛服务、观众服务、媒体运行服务、医疗辅助服务、文明观赛指引、现场氛围营造等各项志愿服务工作。这些年轻的身影,正用他们的热情与专业,为赛事顺利举办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