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风染桂香。10月18日下午,莲花街道梅富社区党委、关工委携手爱心机构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点亮微心愿,暖心伴童行”主题活动。活动聚焦城中村流动儿童的实际需求,以“微心愿”为桥梁,搭建居民交流平台,是基层社区以民生温度筑牢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活动前期,梅富社区党委牵头组建心愿收集组,由党员干部与一线工作人员带队,通过“访惠聚”行动,逐户走进城中村流动儿童家庭,面对面沟通收集到7户流动儿童家庭的21项具体需求和微心愿。“我想要一套《百科全书》,想知道宇宙里的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我希望有一套新校服,做一个元气满满的小学生。”这些朴素的心愿,成为社区服务的精准导向。
“儿童友好不是口号,要让孩子的声音成为社区服务的指南针。”社区党委负责人道出了基层治理的民生导向。为实现心愿落地,社区主动联动市妇联公益资源、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不仅实现21项心愿物资100%到位,更突破“一次性捐赠”模式,将帮扶延伸至长期情感陪伴与成长支持,让每一份关怀都精准触达需求核心。
孩子们实现“微心愿”后,现场依然热闹非凡,72岁的社区长者张奶奶正手把手教孩子编织宋锦包,指尖翻飞间,传统技艺与童真创意碰撞出温暖火花。这场别开生面的隔代亲子手工活动,是梅富社区破解城中村“邻里疏离”难题的创新尝试,社区通过邀请擅长传统技艺的随迁长者担任“银龄导师”,与流动儿童结对互动,既让长者实现“老有所为”的价值认同,也让孩子在亲切交流中感受社区温情。

“以前觉得城中村只是暂住的地方,现在孩子能和爷爷奶奶学手艺,还能参与社区活动,感觉像家一样。”一位流动儿童家长感慨地说道。数据显示,自该模式推行以来,梅富社区已有23个流动家庭主动参与社区事务,代际互动频次较此前提升300%,“异乡”的陌生感逐渐消散,“家乡”的归属感悄然生长。
“微心愿”活动并非一次性公益,而是构建儿童友好体系的起点。为了推动“微心愿”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长效作用,梅富社区专门建立“微心愿数据库”,由心愿小组实时追踪儿童成长动态,动态更新需求清单;同时成立爱心帮扶志愿服务小分队,鼓励受助家庭与孩子反哺社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培养感恩意识,形成“受助—互助—助人”的良性循环。

同时,社区正逐步完善“需求发现—资源整合—仪式建构—长效运营”的工作闭环,一方面推进星光老人之家改造、儿童友好出行路径优化,从空间建设上夯实友好基础;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微心愿+代际互动”特色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
晶报记者 高志明 通讯员 周萌 黄晓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