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农商银行获评“新就业群体关爱共同体”:为城市奋斗者筑温馨港湾

10-17 10: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城市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10月13日,全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现场会暨省委“两新”工委(扩大)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发布了《广东省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南粤暖新”十二条措施》,启动了“深圳市社会治理公益基金”项目和“法援暖蜂”专项行动。会上,深圳农商银行以服务和关爱新就业群体领域的积极实践,获评“新就业群体关爱共同体”。

深圳是全国新就业群体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总数超170万,日常活跃人数超40万,已成为城市运转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强在会上指出,深圳已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成系统成体系建设暖蜂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解决一大批衣食住行等困难诉求,全周期强化权益保障,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力,更需要各类市场主体立足自身定位发挥优势、主动担当。作为扎根社区的本土零售银行,深圳农商银行在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实践中,依托全市最多的银行网点服务网络,推动友好场景建设,形成了“暖蜂驿站+金融服务+公益宣教”的多维模式。

暖蜂驿站,筑牢城市“临时港湾”。依托遍布深圳各街道的营业网点资源,该行携手街道社区共建“友好场景”——其中,位于罗湖东门步行街的“暖蜂驿站”便是典型代表。驿站内空调、桌椅、微波炉、冰箱、饮水机、应急药箱一应俱全,还设有充电区、储物柜与小型书吧,既能解决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群体“饮水、充电、热饭、歇脚”的日常需求,更成为他们暂时卸下疲惫的“补给点”。一位外卖小哥感慨:“有时忙起来找不到地方落脚,饿了就只能站路边应付几口,现在有了这么个地方,能充电还能热饭,感觉干活也更有力气了。”

金融服务,精准触达群体需求。作为扎根深圳 70 余年的本土银行,深圳农商银行依托服务早期原特区外工厂务工人员、来深建设者及来深创业人员的丰富金融经验,精准捕捉新就业群体在衣食住行领域的核心需求,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助力其扎根鹏城。居住方面,该行在城中村、工业园等新就业群体集中区域,推出智慧租住平台 “智小窝”,实现签约、交租、报修全流程数字化,还配套绿色信用卡提供交租返现等直接补贴;理财方面,推出 “新市民专享” 定期存款产品,覆盖短、中、长期多种期限,起存门槛仅 1000 元,高度契合群体储蓄需求。此外,该行还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社保服务,微信公众号可网申发卡、即办即取,手机银行上线社保待遇确认功能,同时为企业提供上门批量办卡、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办卡服务,真正实现社保卡 “指尖办、就近办、马上办”。

公益宣教,守护财产安全。在暖锋驿站、快递站点、社区街头等地方,深圳农商银行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融入各类场景,切实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金融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4月28日,深圳农商银行在暖蜂驿站举办“反诈、反非、反假币”主题宣讲,以生动有趣的“沉浸式”互动为在场新就业群体带来实用的知识普及课。随后,该行更进一步将金融课堂搬进快递站点,通过假币识别演示、防诈骗案例讲解与“三笔钱”理财规划建议,帮助快递员筑牢资金安全防线。

随着 “南粤暖新” 系列措施正式发布,更多便民暖心举措将逐步落地,惠及广大新就业群体。深圳农商银行作为服务社区居民的本土银行,将以“新就业群体关爱共同体”为新起点,持续优化服务,将传统金融服务延伸到更多的“暖新”便民场景,让金融服务既有专业深度,更具人文温度,为城市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编辑 冯靖娴 二审 杨乔博 三审 丁庆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