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毽球项目决赛在肇庆圆满落幕,广东队以绝对实力包揽全部六枚金牌,实现“全金收官”的辉煌战绩!在这支荣耀之师中,闪耀着深圳教育人的身影——来自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小学(景秀)的杨泽涛老师,作为男子甲组的关键队员,与团队并肩作战,勇夺桂冠!

全运巅峰:冠军教师的高光时刻
本届全运会毽球赛事历时六天,云集了全国24支顶尖代表队的264名精英选手,竞争之激烈,堪称“毽林争霸”。广东毽球代表队在狂风骤雨般的对决中,展现出了令人叹服的团队实力与战术素养。而在这支王者之师中,深圳力量构成了中流砥柱。全市派出的15人代表团(含13名运动员、2名教练员)为全省之最,并且创下了一项惊人的纪录:所有成员均成功夺冠,助力广东队拿下了五个项目的金牌。
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名单里,杨泽涛老师的名字熠熠生辉。作为由福田区教育工会联合会选派的优秀运动员,他身披广东队战袍,出战竞争白热化的男子甲组三人赛。赛场上,他与队友默契配合,攻防转换如行云流水,弹跳、扣杀、封网……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千锤百炼的技艺与沉稳如山的心态。最终,他们以2:0的绝对优势战胜对手,稳稳地将金牌挂在了胸前。

这枚光灿灿的金牌,对杨泽涛老师而言,意义远不止于一场比赛的胜利。它是对其数年如一日坚持训练、刻苦钻研的最佳褒奖,是他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为职业身份赢得的崇高尊严。他向所有人证明,校园里的体育老师,同样是能够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的顶尖运动员。
基石之力:深圳教师军团的“双重担当”
杨泽涛老师的成功,并非孤例。在本次深圳派出的夺冠团队中,有多达11名成员是来自深圳各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他们构成了广东毽球队的核心力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深圳教师军团”。这个群体,完美地诠释了“赛场与校园的双重担当”。

他们既是赛场上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夺冠主力,也是校园里传道授业、点燃学生运动热情的中坚力量。当他们从激烈的赛场回归宁静的校园,身份便从运动员无缝切换为教练员、指导员和推广者。他们将最前沿的技能战术、最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从大赛中汲取的宝贵经验和体育精神,直接注入到日常教学和校队训练中。这种“以赛促教、教赛相长”的良性循环,极大地提升了深圳校园体育的教学质量与竞技水平。
校园深耕:从冠军奖牌到幼苗沃土
载誉归来的杨泽涛老师,没有过多的停歇,便迅速回归了他最熟悉的校园和那群热爱毽球的孩子们中间。他所在的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小学(景秀),正是他实践教育理想、播撒毽球种子的核心阵地。

学校毽球队虽然是一支成立于2022年的年轻队伍,但发展势头迅猛,目标明确。学校开展毽球运动,绝非仅仅为了培养竞技运动员,其核心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围绕这一目标,学校构建了一套多元化的推进体系:
课程教学普及化:将毽球基础动作和知识融入体育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并喜欢上这项传统运动。
社团活动兴趣化:成立毽球社团,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校队训练专业化:校毽球队坚持每日开展专项训练,由杨泽涛等专业老师指导,系统提升队员的体能、技术和战术素养。
竞赛交流常态化:积极组织校队参与市、区各级各类赛事,以赛代练,锤炼队员心理素质,检验训练成果。
在这样科学、系统的培养机制下,校毽球队捷报频传,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先后获市级毽球比赛团体前八名、乙组一分钟计数赛第一名和区团体前三名、一分钟计数赛一等奖等成绩。这些荣誉,标志着学校毽球运动的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效。
这些成绩,是校园毽球沃土上结出的第一批甜美果实。杨泽涛老师将全运赛场的金牌标准带回日常训练,用冠军的视野引领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不仅是技术上的教练,更是精神上的导师,他用自身的奋斗故事,向学生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拼搏、什么是体育精神。
传承与展望:让毽球之花在福田遍地绽放
毽球,这项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瑰宝,正因其兼具健身性、趣味性、协作性和低门槛的特点,在深圳、在福田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它不仅是学校体育课上的热门项目,也已成为福田区各级工会职工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受广大教职工的喜爱。

杨泽涛老师和福田区外国语小学(景秀)毽球队的故事,是“体教融合”国家战略在基层实践的生动范本。它清晰地展示了一条从“全民健身”的深厚土壤,到“校园普及”的精心培育,再到“竞技巅峰”的奋力攀登,最后又回归“反哺校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路径。
一枚全运金牌,是一座闪亮的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它激励着福田区外国语小学(景秀)继续深化毽球特色建设,将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杨泽涛老师这样的优秀师资为核心,培养更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热爱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学子,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福田力量”和“校园智慧”。
晶报记者 王靖博 通讯员 刘长京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