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拒绝

10-14 08:43
摘要

王艺洁

▲王艺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优雅,意味着得体、谦逊、遵守规则,但在可可·香奈儿眼中,优雅,是关于拒绝的艺术。她拒绝穿束腰裙,于是发明了舒适的小黑裙;她拒绝讨好男性审美,于是开创了中性风;她拒绝迎合上流社会的虚伪礼仪,反而成了规则的制定者。她的拒绝从来不是粗鲁对抗,却颠覆了20世纪的审美规则,让女性敢于穿出自由。

1910年,香奈儿在巴黎康朋街21号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帽子店。彼时,名媛贵妇们以在帽饰上堆砌羽毛、鲜花为美,帽檐宽度甚至超过肩膀,以此象征社会地位。香奈儿却设计出极为简洁的钟形帽,并宣称,“一个女人的头不需要像花瓶一样被装饰。”此言一出,马上遭到时尚杂志和贵族阶层的嘲讽,称其作品为“修道院女工的寒酸产物”。然而,香奈儿丝毫不为所动,并争取到了为巴黎先锋戏剧《春之祭》设计演员帽饰的机会,迅即引发艺术圈热议,“她的帽子像一声现代性的尖叫,撕碎了旧时代的帷幕。”随后,在“社交女王”博蒙伯爵夫人的推崇下,香奈儿的钟形帽以席卷之势征服了巴黎。

1920年代,女性仍被束腰裙禁锢,香奈儿却大胆推出了小黑裙,这款不强调腰线、没有任何装饰的叛逆之作甫一推出,便再次成为保守派的抨击对象,“难道她想让所有女人都穿得像寡妇?”这条裙子确实是反传统的,它不仅将当时只用于丧服的黑色应用于日常,还剪短了裙摆,令裙长首次短至及膝。但是,当剪了波波头,戴着钟形帽,涂勃艮第红唇膏的香奈儿穿着这条小黑裙出现在爵士俱乐部的灯光下时,人们只能再次惊艳于她的锋利与自由。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香奈儿经典斜纹软呢套装则诞生于1930年代,那时女性穿裤装被视为“不雅”,甚至会被部分餐厅拒之门外。香奈儿又一次成为“革命者”,将男性猎装的面料与剪裁引入自己的设计,摒弃了传统女性收腰套装的理念,采用直线条箱形轮廓,减少束缚,灵活实用。“衣服必须让女人能自由奔跑、骑马,甚至打架。”香奈儿如此说。二战期间,香奈儿因与一名德国军官相恋,被法国人视为“叛徒”,流亡瑞士15年。待她复出时,拒绝任何公开解释,只用一场轰动巴黎的时装秀宣告了她的回归。那天,71岁的香奈儿,从康朋街31号的旋转楼梯上俯视着她与时尚的博弈史,身上的斜纹软呢套装如同一副温柔的铠甲。

“要想无可替代,必须与众不同。”是香奈儿最广为流传的宣言,但敢于与众不同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从未止息的争议,香奈儿始终秉持着“不解释,不后悔”的态度,只以作品说话,以行动证明。她从不试图以悲惨叙事博取同情,12岁时就被父亲遗弃在修道院的经历不仅没有令她自怨自艾,反而成了她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黑白配色、肃穆线条、远离浮夸,修女服一般的冷静与警醒。

从修道院孤女到时尚帝国缔造者,香奈儿的一生,无异于一部优雅的反叛史——拒绝束缚、拒绝平庸,甚至拒绝出身投下的阴影。她用最大的努力塑造了女性“毫不费力”的姿态,令女性不必再靠夸张的装饰寻求认同,而是用内在的笃定完成自我。在从未停止更迭的潮流中,由香奈儿所开创的风格被验证为经典,而她的反叛精神至今仍在激励女性穿出自信,活出自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