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刊发专家文章,系统总结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深远影响

10-13 08:02
摘要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潘琪

今年9月,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撰写的《文化名人大营救——中国抗战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主办的大型党史权威学术理论期刊《中共党史研究》上刊登。


《文化名人大营救——中国抗战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全文2万余字,分“危急关头的重大决策”“高效协调的营救体系”“严密细致的组织工作”“历经艰险的营救过程”“被救人士的安置保护”“成功营救的重大意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七个章节,详细回顾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系统总结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这一“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对中国抗战史和文化史的深远影响,明确了现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的白石龙地区是转移路线的关键一站、转运中心,是营救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核心枢纽。


据悉,早在2024年6月,龙华区党史研究部门就专程赴北京拜访李忠杰,他表示,龙华区要积极开展白石龙片区红色革命历史挖掘与研究工作,提升龙华红色革命历史的影响力。10月,李忠杰受邀现场调研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提出要定位好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充分认识这是中共党史、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要有更高站位,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为基础做大做强龙华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升龙华区的地位与影响力;要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做好转化利用工作等建议。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龙华区广泛宣传龙华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持续做好红色历史挖掘研究、保护利用、传承发扬等系列工作,进一步提升龙华区红色革命历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了龙华“红色名片”。


据介绍,李忠杰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首席专家、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2003年前在中央党校工作。1996至2003年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并先后任科社教研部副主任、政法教研部主任、科研部主任等职务,也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从事行政工作的同时,他也长期从事党的基本理论、党史党建、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出版有《社会主义改革史》《与世界对话》(中英文)等数十本著作;主编有《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丛书》《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等;近年新著有《党章内外的故事》《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英文)《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等。


《中共党史研究》是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主办的大型党史权威学术理论期刊。其前身为1981年创办的《党史资料通讯》,1983年改名为《党史通讯》。1988年,《党史通讯》与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党史研究》合刊,定名为《中共党史研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