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答卷——深圳“到人民中去”2025文艺大讲堂圆满落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10-11 16:2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文艺家协会服务中心承办,深圳市文联下辖12个协会与深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联合协办的“到人民中去”2025文艺大讲堂(以下简称“2025‘文艺大讲堂’”)圆满落幕。

本届大讲堂于7月至9月间连续呈现,在前三届的经验之上实现了品质与格局的再度跃升。活动特邀深圳市文联下辖各协会的12位代表性文艺名家,聚焦时代命题与人文关怀,构筑起一个覆盖12大艺术门类的精品文艺课程矩阵。

共奏一座城的艺术交响,映照全民共赴的美学理想

2025“文艺大讲堂”深入融入首届深圳全民艺术季,积极践行深圳全民艺术季“聚沙成塔、串珠成链、相互赋能”的理念,聚焦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舞台、传统文化、大湾区融合、城市美育六大维度,织就全域文艺网络,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新形态,描绘文艺滋养美好生活的温暖图景。

2025“文艺大讲堂”致力擘画文艺服务新格局,深入深圳各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文化场馆、企业等地,让文化艺术的种子在市民的寻常生活中生根发芽。2025“文艺大讲堂”先后走进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福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鹏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龙华区民治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地,讲堂同时走进光明区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坪山文化馆、梅沙街道文化站、宝安图书馆福永街道分馆、龙岗区平湖文体中心等全市各大中小型文化场馆,实现“文化灯塔”“区域性枢纽”“社区客厅”全覆盖。此外,讲堂还走进了中共深圳市委党校、中兴通讯等校园和企业,为文化艺术爱好者们提供真实的榜样和路径参考。

精品课实现“价值供给”,十二个刻度丈量幸福温度

2025“文艺大讲堂”虹吸全市12个文艺家协会的顶尖资源,致力于以高水准、前沿性的课程满足市民对深度思想、精湛艺术、健康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引领城市文化风向,树立城市文化标杆。

其中,毕宝仪分享的“医艺同行,声采飞扬”从医学和艺术两个独特视角普及科学用嗓知识,引导听众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呼吸方法和共鸣技巧;李建平讲解的“新世纪大健康潮流下的舞蹈治疗”传递历久弥新的关爱精神和国际康复界前沿的舞蹈疗愈技法理念,“讲、跳、教”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市民受益匪浅。

刘昭则以“国学文化和曲艺艺术”为题,围绕相声、评书、快板等曲艺艺术形式讲孝道、谈感恩、论亲情,培育深厚民族情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邸叙然分享的“爱上戏剧的十五个理由”讲述了戏剧的魔力与温度,引领大家思考“人生如戏,为何我们仍需要剧场”。李大旺阐述“书学三问之所见”,带领大家阅古维新、探问书史,探寻守正创新的书法正道;马顺先带领大家进行“花鸟画品鉴”,细细品味、体悟内里的妙处。

胡冠军畅谈“木雕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展望”,分享刀锋下的文明史诗与匠心血脉,带领人们领略木雕艺术是如何实现从“器”到“艺”的升华;魏玉明以“拍摄美好生活——手机摄影”为题,聚焦手机摄影技术应用,教大家如何随手拍出生活大片,用镜头发现平凡中的诗意;茹仙古丽以行动展示“魔术让你成为有趣的人”,阐述中华魔术艺术的历史、传承、门类等,鼓励大家学习、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

蔡东以“移民城市的文学乡愁”为题,诠释何为移民城市的“新乡愁”,引导大家探索如何在漂泊中寻找精神的锚地;汪洋解读“金庸和他的时代”,那围绕“侠”的书写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复制的高峰,藏匿着作者心态和历史变迁之间的勾连;王婷解析“语言美育与有效传播”,引导学员们懂得尊重、学会倾听,感受语言传播带来的成就感。

自2022年创立以来,“文艺大讲堂”已持续开展了4年。深圳市文艺家协会服务中心用心组织、创新策划,每年邀请不同领域代表性文艺名家,开展涵盖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魔术、民间文艺等主题的讲座,累计举办48场线上线下活动,惠及市民群众、在线观众超150万人次,被列入深圳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