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文明迎全运丨“双节”东莞:文明之花绽放,民生温度充盈

东莞+ 袁健斌
10-08 19:12
摘要

以一幅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的节日图景,满怀期待地迎接“十五运”的到来

国庆与中秋双节同辉,东莞大地处处涌动着喜庆脉搏与文明力量。从社区楼盘自发举行的升旗仪式,到全民投身的爱国卫生运动;从致敬守护者的温情传递,到文旅热潮中彰显的文化自信;从体育竞技点燃全民健身激情,到“微旅行”的诗意体验——东莞,以多元实践让爱国情怀可感可触,以细腻行动传递民生温度,以一幅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的节日图景,满怀期待地迎接“十五运”的到来。

家国情怀涌动莞邑大地

10月1日清晨,当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迎着晨光升起时,2000公里外的东莞横沥瑞康花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也在居民的注视中冉冉升起。现场没有华丽舞台,也没有专业仪仗——护旗手是小区保安,围观人群中有拄着拐杖的老者、牵着父母手的孩童,还有刚下夜班赶来的上班族。

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所有人肃立凝望,目光追随着冉冉升起的那抹“中国红”缓缓攀升,直至在晨光中猎猎飞扬。这一刻,爱国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情感凝聚和身份认同。

更让人触动的是,这并非偶然的仪式,而是瑞康花园已连续举办10余年的国庆“特别节目”。无需行政动员,也不必刻意排练,每逢此时,居民们总会自发汇聚。仪式结束后,《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一人昂首领唱,众人便齐声应和,歌声嘹亮而真挚。

这样的场景也在长裕棕榈园等社区同步上演。从瑞康花园到各个社区,横沥的“中国红”已连成一片璀璨的红色海洋。如果说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是国家威仪的彰显,那么社区院落的升旗,便是人民群众对祖国最朴素的告白,更藏着全域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国庆期间的东莞,处处是“中国红”的盛装。厚街17条主次干道悬挂1550多面国旗,让喜庆氛围渗透城市角落;石龙镇将十五运会与残特奥会元素融入布置,爱国情怀与体育精神交相辉映;企石镇宝石路、人民路等街道,鲜艳的五星红旗与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莞城西城楼公园、市人民公园里,大小朋友举着小红旗与地标合影留念,笑声与歌声交织;虎门街坊言语间洋溢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句句饱含“国泰民安”的祝福。

细品这份节日氛围便会发现,东莞的“中国红”从来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全域文明建设的鲜活实践。当下,“爱国”已化作看得见的国旗、可触摸的喜悦,成为连接个体与国家的情感桥梁。东莞将城市治理、节日氛围与市民情感有机结合,让城市文明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对于每一位市民而言,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样能转化为日常的具体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绘就文明城市的亮丽底色:地铁站内,旅客们或安静刷着手机,或轻声交谈,鲜有喧哗嘈杂,井然有序地等候乘车;市区主干道路口,每当有行人踏上斑马线,绝大多数机动车都会主动减速礼让、停车等候;旗峰公园内游人络绎不绝,在观光车乘车点,尽管等候队伍有时较长,但游客们均能自觉排起长队,耐心等候。

那一抹“中国红”,飘扬的不仅是国旗,更是千万普通人心中的坚定信仰与炽热情怀,这份情怀更成为驱动城市向上生长的磅礴力量。

爱国卫生运动守护安宁

“双节”假期的大街小巷,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从未“打烊”。东莞正以“全市一盘棋”格局统筹虫媒传染病防控,掀起了一轮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热潮。各镇街积极响应,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与群众协同参与,围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防控,开展环境清理、专业消杀与健康宣教,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播链条,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屏障。

假期伊始,东莞便以“全域文明迎全运”百日攻坚为契机,将平急双优行动的“急时响应”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常态整治”相结合。市级统筹部署爱国卫生统一行动,镇街迅速落地执行,党员干部、志愿者与群众协同开展环境整治与专业消杀。10月6日全市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后,“市级指挥、镇街落实、部门协同” 机制快速运转——洪梅各镇街紧扣“责任压实、措施落地”,制定“行动清单”、聚焦防控风险排查、细化管控举措,确保防控指令无偏差传导,这正是平急双优行动中“高效联动”的生动体现。

防控中,东莞既抓“急时保障”,也重“平时基础”。镇街层面严格落实“节日不缺位”。东坑、塘厦强化值班值守和储备应急物资,石碣、高埗假期里不停歇开展大清洁;针对重点场所,各镇街将居民区、花卉市场等蚊虫孳生地列为攻坚点全力整治,横沥、桥头落实“每日清洁”,全力消杀边角落;面对重点人群,洪梅“一人一档”跟踪返莞人员,登记返校返岗轨迹,尽显平急双优的精准性;而清溪镇谢坑村将闲置蚊患地改造成停车场,既解民生难题又除孳生地,更让爱国卫生运动贴近群众需求。

应急监测与常态科普并行,是东莞防控的另一亮点。石龙以药店、医院为 “哨点” 杜绝漏报,常平、麻涌、望牛墩通过布雷图指数动态调整消杀措施,共同构成平急双优行动的“预警闭环”,号召全民参与清积水、点蚊香;东城、南城用高压水枪清洁环境,专业力量与群众行动凝聚成强大合力,让“清积水、防叮咬” 成为节日生活常态。

假期虽已近尾声,东莞防控力度未减。万江对小区杂物堆积问题实行“整改闭环”管理,长安、虎门以防控问题为导向压实责任,通过多渠道宣传强化健康意识……这些举措将平急双优的“长效化”要求融入爱国卫生运动,推动防控从“突击性”转向“常态化”。

从市级统筹到镇街落实,从精准防控到全民参与,“全市一盘棋”的防控格局下,东莞正以卫生健康“平急双优”行动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度融合,持续守护着市民的健康,为公共卫生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平凡坚守点亮城市之光

当多数人在国庆假期享受休闲时光时,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学生们选择用一场“感恩行动”为这个假期注入温暖的底色。他们手捧亲手编织的鲜花国旗和自绘主题画作,走进公安交警、法院、城管等单位及辖区派出所,向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城市守护者致敬。这场由温暖想法引发的行动,成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映照出节日里无数坚守者以责任诠释担当的动人图景。

与这份少年心意相呼应的,是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坚守力量。东莞市森林消防大队联合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机动队伍东莞驻防分队组建专项督导组,对进山人员登记、火种集中保管制度进行全覆盖检查,现场测试消防栓、水泵等装备性能,以“火源不上山、火种不入林”的严格标准筑牢防线,守护森林资源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生产一线同样涌动着“不打烊”的奋斗热情。东莞港码头前沿,船舶有序靠离;堆场之内,货车川流不息,一线员工斗志昂扬。这幅“火热红”的生产场景,不仅是港口发展的活力写照,更是用实干向“中国红”致敬的生动实践。

街头巷尾的安全感,藏在每一份细致的坚守里。长安镇长青路沿线,民警、特警牵着警犬巡逻,为商圈筑牢治安防线;桥头镇网格员穿梭在大街小巷,聚焦三小场所、出租屋排查隐患;中堂镇水务中心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紧盯雨情水情动态,全力做好防汛准备;凌晨四点的沙田,环卫工人身着橙色工装,推着清扫车扫过主次干道与背街小巷,让城市时刻“颜值在线”。

面对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出行高峰,东莞交警提前谋划、科学部署,用责任构筑起节日里最温暖的“安全防线”;石龙交通运输分局着力优化东莞站即停即走区与快速接驳区的交通秩序,细化车辆分流引导,提高车辆周转效率,确保车道畅通。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与少年们手中的鲜花国旗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节日里最动人的风景;南城鸿福元美东路口和国贸红绿灯路口人头攒动,一抹鲜亮的“志愿蓝”格外显眼,10余名志愿者放弃假期,为市民游客做好文明引导。

当手持鲜花的少年遇见坚守岗位的守护者,这不仅是爱心的传递,更是城市文明温度的生动体现。在致敬与守护的双向奔赴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最美好的模样。无数守护者放弃休假、默默扛起责任的身影,则是对“担当”二字最鲜活的诠释。他们以不同的“守护色”,共同绘就了国庆最美的风景线,也让这座城市的节日,既有烟火气,更有安全感。

双节文旅盛宴热潮涌动

“双节”期间,东莞各大文博场馆、镇街活动现场人头攒动,观展、打卡、体验互动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这场覆盖全域的文旅盛宴,不仅勾勒出了“文博热”“体验热”“消费热” 的生动图景,更以多元业态与人文关怀,让这座制造业名城的文化底蕴与文明底色更加鲜明。

走进东莞各大文博场馆,映入眼帘的是热闹而有序的场景。在东莞市文化馆,粤港澳非遗墟市与“最岭南”鸿福桥市集联动,为市民解锁了充满松弛感的新中式生活体验;东莞展览馆内,“篮聚莞邑 全运风华”篮球文化主题展,生动讲述着这座“篮球城市”的激情与梦想;岭南美术馆的“风骨·时代——名家绘梅兰竹菊作品展”,引领观众品味传统“四君子”在中国画中的隽永意境;东莞图书馆则通过“廿载书灯 领航前行”主题展,与市民共同回顾一座图书馆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温暖历程。这个假期,各大场馆以诚意满满的“文化大餐”,成功将静态展览转化为可感、可参与的城市公共文化生活。

“文博热”并非孤立现象,其背后是东莞全域文旅市场热度的持续攀升。各镇街紧扣“传统文化+现代体验”主线,推出了数百场特色活动。在横沥,田饶步村舞草龙大巡游精彩上演,特色美食香气扑鼻,墟市人声鼎沸,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在道滘,永庆村与兴隆街的月光、画舫与璀璨花灯交织,粤曲悠扬与醒狮欢腾共鸣,构成了一幅“古今交融”的中秋盛景,吸引众多游客乃至网络名人前来打卡;石龙镇中山公园则以升级改造后的新貌,通过红色角色体验、文艺演出与灯阵打卡,让市民在崭新景致中感受老城温情。

节日的氛围,不仅在于热闹,更在于关怀。10月6日中秋夜,一场由市文化馆牵头、覆盖全市33个镇街(园区)的“月满城·乐致敬”火柴盒中秋音乐会同步上演。这场特别的音乐会,旨在将节日的问候与祝福献给坚守岗位的建设者、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以及敬老院的长者们。“潮流东莞·火柴盒”这一城市文化品牌,正将年轻的活力与城市的温情融入一场场演出中,传递着东莞特有的城市牵挂与人文关怀。

假期的东莞,同样跃动着体育的激情。为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一系列群众性体育赛事轮番上演。中堂镇北海仔河涌上,鼓声震天,53支龙舟队展开了激烈的350米直道竞速赛。桥头镇的首届青少年拳击邀请赛,120名小将在擂台上挥洒青春热血。道滘镇的游泳锦标赛与万江街道的全民健身龙舟趣味挑战赛,同样吸引了众多选手与观众,展现出东莞全民健身的蓬勃生机。

不必远行,亦可寻觅诗意。“微旅行”已成为市民享受假期的热门选择。隐贤山庄的机器狗迎宾秀科技感十足,吸引游客纷纷驻足;南社古村落则将醒狮表演与NPC互动巧妙结合,带领游客深度体验岭南古韵。上元稻田公园里,两片“治愈系稻田”将秋日的清新与浪漫定格,为市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松弛感。

纵观这个“双节”假期,东莞的“文博热”与文旅繁荣,并非短暂的节日特写,而是其长期以来深耕人文积淀、推动文旅融合、关怀城市个体的生动缩影。当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用心的城市运营相遇,一座制造业名城便展现出其柔软而温暖的文化内核,让生活于此、到访于此的人们,真切感受到“品质文化之都”的建设正步履不停。

(作者:袁健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