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世界”明华轮焕新升级!《交易人生》国庆首演奏响大湾区文化新声

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
10-01 11: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一艘穿越时空的传奇巨轮,再度叩响时代新声

一艘穿越时空的传奇巨轮,再度叩响时代新声。2025年国庆,历经 1000 天改造升级的 “海上世界” 明华轮,以中国首部深圳原创沉浸式肢体剧《交易人生》全球首演为起点,向公众揭开 “沉浸式演艺综合体” 的全新样态。改造后,船内总经营面积达 15000 平方米,未来将以“沉浸式戏剧+ 主题商业” 的独特模式,为大湾区文化艺术地标再添新地。

从法式邮轮到蛇口地标,明华轮的使命迭代

回溯明华轮历史,其起点便自带传奇色彩。1962年,这艘邮轮以“Acerville(昂塞维尔号)”之名在法国下水,法国总统戴高乐亲自主持剪彩仪式。彼时的它,是专用豪华邮轮,象征着当时欧洲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

进入1973年至1978年,明华轮的使命迎来重大转变。它不再局限于豪华客运,而是投身于更有意义的事业:先后投入中国-坦桑尼亚航线,为中非交流搭建海上桥梁;协助莫桑比克独立建国,在国际舞台上传递和平力量;前往越南撤侨,在动荡局势中守护同胞安全。

1979年,明华轮的角色再次转变为“友好使者”。这一年,中日友好代表团乘坐它前往日本,它也因此成为中日友好使船,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的交流注入温暖动力。此后,明华轮转型为旅游邮轮,开启中国至澳大利亚航线,成为连接中外游客的纽带,让更多人通过海洋之旅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1983年,明华轮迎来与深圳蛇口的“不解之缘”。这一年,它停泊深圳蛇口,承担起新的职责——作为外商、港商来深投资发展的住宿和接待场所。彼时的深圳,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蛇口作为“试验田”活力迸发,明华轮的到来,为来深创业者提供了便利,也见证了无数梦想的萌芽。

1984年1月,是明华轮历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登上明华轮,并为其题词“海上世界”。从此,明华轮不再只是一艘邮轮,更成为深圳的城市地标,成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它静静停泊在蛇口,看着深圳从边陲小镇一步步迈向国际化都市,见证着城市的每一次蝶变与成长。

明华轮全船

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功能不断迭代,明华轮原有住宿和餐饮业态,逐渐难以满足当代市民与游客的多元需求。2023年初,明华轮进入休整期,启动项目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升级。此次改造并非简单的“翻新”,而是旨在为明华轮注入全新文化内核,让这艘“链接中外、穿越时代的邮轮”,再次成为承载深圳城市精神的容器。

明华轮实景图

《交易人生》全球首演 中西融合打造艺术新标杆

改造后的明华轮,在文化体验上实现了全新突破。

《交易人生》的诞生,是中外艺术力量的深度融合。这部作品由英国国宝级艺术家Amit Lahav携国际顶尖团队制作,历时1000天跨国打磨。创作团队从全球2000多名候选人中,筛选出12个国家的36名顶级表演艺术家,共同打造出这部戏剧力作。它不仅填补了大湾区演出市场中国际制作、原创制作类的空白,更以“立足深圳城市精神内核,宣扬当代改革开放精神”为目标,成为展现深圳“奋斗者”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剧情设计既扎根经典又贴合当下——创作灵感源于歌德的《浮士德》和果戈里的《外套》,取材西方经典文学,却传递着与当下社会共通的价值观:探索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追逐爱与梦想。

故事以职场为背景,男主人公马塞尔贫穷、善良却羞涩怯懦。他爱上美丽的女同事,试图通过努力证明自己,却在残酷竞争与现实面前败下阵来。一念之差下,他用灵魂向魔鬼交换象征权力、财富与成功的“华外套”。短暂巅峰体验后,马塞尔交出灵魂,最终领悟“爱与梦想,不可交易”的人生真谛。这部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作品,如同当代寓言,启发每位观众思考自身人生答案。

在观演体验上,《交易人生》打破常规。以Amit Lahav为核心的创作团队,擅长摒弃语言、依靠身体叙事的前卫美学。通过精密的动作编排、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调度、富有张力的节奏变化,以及演员饱满的情绪表达,打破语言与文化壁垒,让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产生情感共鸣。更特别的是,作品采用乐手现场演奏而非固定背景音乐,乐手既是剧中角色,又穿梭于观众之间,还能与表演者、观众互动,这种形式在业内尚属首例。

“《交易人生》非常还原1930年代的巴黎街头,我是这方面的爱好者,感觉场景中的道具十分精美,剧情也很有代入感。”特意从上海过来观看演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对此次明华轮焕新后的复古氛围尤为着迷,“从剧场入口的法式铁艺栏杆,到场景里的老式打字机、复古台灯,每一件道具都像从老电影里搬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人生》采用“一条主线、多条支线”的组合式叙事,给予观众充足探索空间。作品不设固定坐席,观众可跟随演员进行行进式观演,自主选择剧情体验,了解角色背后故事,甚至专注于某个角色的个人轨迹。创作团队还精心设计8个场景,每个场景包含若干独立空间,如同“独立宇宙”,隐藏着专属故事。随着剧情推进,不同线索在时空中交错,却始终紧扣主线,让观众在游走中不丢失核心叙事。

家住南山的李女士带着母亲一起观演,散场后仍沉浸在剧情中:“我妈是老蛇口人,这次看完剧她特别感慨,明华轮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对我来说,最惊喜的是乐手的互动 —— 有位乐手抱着小提琴在观众身边演奏,还跟着剧情节奏调整旋律,感觉自己不是‘看客’,而是真的走进了主角马塞尔的人生里。

融合多元业态 承载城市精神的新空间

除了沉浸式演艺,改造后的明华轮在主题商业上也独具特色。室内风格传承经典法式优雅基因,参考还原19世纪末法国新艺术运动元素,同时融合东方植物纹样,让中西美学在此碰撞交融。游客置身其中,既能感受法式浪漫,又能触摸东方韵味。

1层船舱空间如同全船“客厅”,集合优雅生活方式,创意咖啡、精致甜品、主题文创错落分布,每一处都似电影定格画面;2至3层汇聚来自8个国家的14种经典美食,游客可一站式品尝地道国际美味,还能近距离感受甲板场景生活。“世界好物+世界美食”的主理人零售模式,让全球精致单品集聚,其中多家中国首店,更让明华轮的社交体验独一无二。

5楼的“幕爵”法餐厅,不仅是《交易人生》演出的序章,更是法式优雅的集中体现。观众观演前,可品尝地道法式红酒,带着微醺情绪入戏,提前感受剧情氛围;6层的精致中餐与明华轮时光展厅相邻,中餐区还原明华轮经典“龙凤餐厅”场景,还设计“神秘菜单”,让游客一秒“穿越”回1984年的“海上世界”,走出餐厅踏上甲板,又能看见当下璀璨灯火,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7楼则1:1复制《交易人生》同款爵士酒吧,观众观演后“偶然”闯入,或许能偶遇剧中演员,让沉浸式体验在剧场外延续。

记者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这些精心规划的主题商业业态仍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尚未正式对外开放。

蛇口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明华轮的焕新,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时代的呼应。从1962年的豪华邮轮,到70年代的使命之舟、友好使者,再到80年代的改革窗口、城市地标,如今又成为沉浸式演艺综合体,明华轮的每一次转变,都与国家发展、城市成长同频共振。

招商蛇口秉持“美好生活承载者”的企业愿景,此次明华轮改造,正是践行这一愿景的生动实践。正如招商文化董事长尚钢所言:“明华轮不是简单的商业载体,而是城市精神的物质投射,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承载市民美好生活的空间。”招商文化总经理孙奇杰也表示,项目从启动之初,就希望这里不仅满足消费需求,更能带来精神共鸣与慰藉。

焕新的明华轮,将以沉浸式演艺为核心,融合多元业态,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感受艺术、享受美食、交流情感的独特场所。它承载着深圳的改革开放记忆,也书写着大湾区文化繁荣的新篇。

这艘跨越半世纪的传奇邮轮,正以全新姿态,在新时代的航程中,继续传递爱与梦想,见证城市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