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9月28日,“2025感动深圳·我的深圳故事——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在深圳广电大厦举行,发布了“年度爱心人物”“年度爱心家庭”“年度爱心社区”“年度爱心企业”“年度公益机构”“年度创意项目”及“致敬深爱力量”等关爱案例,全景式展现了深圳“关爱之城”的深厚积淀与蓬勃活力。其中,龙华元素闪闪发光。
9月28日上午,“2025感动深圳·我的深圳故事——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举行。
多个关爱案例都有龙华人的身影。其中,刘有成家庭、张晚姣家庭入选“年度爱心家庭”,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入选“年度爱心社区”,天惠有机硅(深圳)有限公司入选“年度爱心企业”,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助力翱翔助学协会入选“年度公益机构”,“孕妇列车上临产,深圳北站爱心接力迎来‘龙宝宝’”入选“年度感动瞬间”,“文化点灯”公益课堂、龙华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公益课程、“心花绽放”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点亮星灯——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社会融合计划、护航青春——龙华区青少年禁毒先锋领袖培育计划入选“年度市民满意项目”。
文明龙华,久久为功。多年来,龙华区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开展了十届“闪亮龙华人”和六届“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等先进典型发布活动,逐步构建起具有龙华特色的道德荣誉体系,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凝聚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磅礴之力。
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各类先进典型发布活动旨在打造标杆、树立典型、宣传先进,发挥先进典型的精神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动员激励社会各界投身关爱行动,干事创业、勇争一流,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为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龙华贡献力量。
新闻链接
榜样力量 龙华温度
年度爱心家庭
●刘有成家庭
面对患癌父亲、患痴呆症母亲,刘有成默默照顾数十年。儿子确诊孤独症后,夫妻二人耐心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并将对儿子的爱延伸至工作,主动到社康中心担任精防社工,帮助精神智力障碍患者融入社会。
●张晚姣家庭
张晚姣与丈夫张华勇自2018年加入“模拟家庭”项目,七年来悉心照料深圳市社会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儿童福利院的孩子。面对孩子们智力发育迟缓、肢体协调障碍等难题,夫妇俩将专业康复理念融入日常,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帮助孩子们提升自理能力。
年度爱心企业
●天惠有机硅(深圳)有限公司
天惠公司成立32年来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并重。2018年8月,天惠公司董事长栾义生以公司名义在龙华区慈善会下设发起并成立天惠慈善基金会,先后向龙华区慈善会捐赠444万余元,用于服务龙华的慈善事业及乡村扶贫工作。
年度爱心社区
●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
白石龙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围绕红色文化传承、社区治理创新、安全生产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社区深耕红色文化,通过“双基金”凝聚治理合力,支持红色传承与民生保障。
年度公益机构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助力翱翔助学协会
协会发起的“种爱心·燃希望”公益活动已持续进行19年。截至2024年12月,所获资助金达4868万元,资助困难孩子26256人次,与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援建、共建希望小学15所。
年度感动瞬间
●孕妇列车上临产,深圳北站爱心接力迎来“龙宝宝”
2024年2月20日23时许,G2769次列车即将进站,列车长呼叫,称有孕妇即将临产。深圳北站客运员肖瑞汇报后,值班员周妍岑拨打120并准备救助。列车到站时,孕妇羊水已破,众人合力搭建“临时产房”,列车员罗敏按照120的指示帮助孕妇生产。23时23分婴儿出生,母女平安。
年度市民满意项目
●“文化点灯”公益课堂
“文化点灯”公益项目由得到高研院深圳校友会发起,为龙华区的来深建设者搭建起学习平台,创造免费学习机会。项目的讲师们力图将自己在得到高研院课堂中收获的“技能卡”带到龙华,为奋斗者们提供学习提升平台,培养学员终身学习思维。从2024年到现在,“文化点灯”训练营已经培养了200多名学员,更有23名学员成为“传灯人”。“文化点灯”公益项目还尝试通过走进街道、社区,开设更多“分校”等方式,为更多人带去文化滋养。
●龙华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公益课程
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课程是为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等需求设置的公益课程。2024年共开设3期,每期课程共有八节课,内容涵盖沟通技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
●“心花绽放”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
项目面向“四无”青少年家庭(指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选取民办学校,面向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维度,分别提供心理测量评估和学生“心力”课程、亲子工作坊等心理支持服务。
●点亮星灯——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社会融合计划
项目通过亲子户外活动、儿童“游戏力”活动、家长培训、社区融合工作坊和1对1康复咨询服务,全方位支持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
●护航青春——龙华区青少年禁毒先锋领袖培育计划
以龙华区12岁-16岁青少年为服务对象,采取“制服团队”培育模式,依托青少年禁毒先锋领袖人才培养,以任务式训练推动毒品预防教育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