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取佳绩,深圳这样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09-26 20: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刚刚落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深圳20名选手代表广东省参加20赛项的角逐,取得“3金1银2铜13优胜奖”的优异成绩,11个世赛选拔项目的选手入选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共设106个比赛项目,涵盖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参赛规模与结构:年轻化、多元化的技能菁英

深圳参赛的20名选手,年龄最小的18岁,最长的47岁,体现了深圳技能人才队伍年轻化与多元化的特点。选手们共参加20个项目的角逐,包括12个世赛选拔项目和8个国赛精选项目。

参赛选手来自深圳多所院校和企业,包括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鹏城技师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选手单位分布广泛,既有在校学生,院校教师,也有企业技术骨干,凸显了深圳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多元参与特点。

从参赛项目来看,包括工业设计技术、平面设计等传统优势项目,也新增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项目,高度契合深圳产业发展方向。

对接产业需求:“20+8”产业集群的技能人才支撑

本次深圳选手的参赛项目与深圳市重点发展的 “20+8”产业集群高度契合。在云计算、工业设计技术、区块链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等赛项中,深圳充分依托其在创新驱动、高新技术、创意设计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同时,酒店接待、餐厅服务、育婴员等项目体现了深圳在现代服务业和高品质民生保障方面的人才布局。

深圳在备赛过程中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有效整合了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优质资源,在训练中积极引入行业前沿的新标准、新材料和新技术。这种“以产促赛、以赛促育”的培养模式,为技能人才打造了尽展其才的舞台。

科学备赛策略:全方位保障体系锻造精英

为备战本届国赛,深圳构建了科学的训练体系和全方位的保障机制。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主要把训练场地搬进企业生产线,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建教练团队,为每个项目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在训练场地、设备、心理辅导等方面,深圳为选手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这种“基地、专家、个性化方案”的三位一体备赛模式,有效提升了选手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

深圳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此次大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深圳技师学院为例,该校共派出8名选手参与互联网营销、化学实验室技术等多个项目。

技能人才生态: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深圳参赛选手的出色表现,反映了深圳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显著成效。目前,目前深圳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达159万人,占比39.2%。近年来,深圳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高标准建设集训基地、引进行业专家指导、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等方式,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深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从高新技术产业到现代服务业,从先进制造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技能人才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幕,深圳选手已投入新的训练周期。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选手梯队建设,优化集训机制,推动竞赛成果向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标准转化。

以赛促培、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良性循环正在深圳形成。技能大赛不仅是选手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引擎,为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