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实力背后:通锐微以多元布局,驱动千万块“中国屏”|福田独角兽突围①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文/图/视频
09-25 21:1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七年深耕多元布局,成就显示芯片领域“黑马”。

编者按


“独角兽企业”是推动创新、引领行业变革并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一词,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2025年3月,深圳市发布四大“行动计划”,其中一项聚焦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指出重点关注微观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4月,福田区出台深圳首个区级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培育方案,明确至2027年培育不少于70家高成长企业,聚焦“20+8”产业集群,构建“孵化-成长-国际化”全链条生态。

目前,福田区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490亿美元,此外还有正在高速成长的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福田区如何跑出“潜力股”?即日起,读特客户端推出“福田独角兽突围”系列报道,解读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福田样本”。


从智能手环的微型屏到液晶电视巨幕,从智能手机到车载显示,深圳通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通锐微”)的显示芯片正悄然驱动着千千万万块“中国屏”。

“显示应用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通锐微执行副总缪文蔚在采访中表示。这位深耕半导体行业近二十年的技术专家,其所在公司于今年7月登上了“深圳市潜在科技独角兽企业”榜单。

在她眼中,通锐微是一家兼具技术韧性与创新活力的“小而美”企业。成立七年间,公司凭借多元化产品布局和持续技术创新,不仅快速成长为细分领域“黑马”,更成为福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都市科创高地的生动样本。

通锐微公司。

七年深耕多元布局

成就显示芯片领域“黑马”

2018年5月,通锐微正式成立,以显示芯片研发与生产为初心起步。七年磨一剑,如今,通锐微已建立起覆盖显示驱动芯片、电源芯片和时序控制芯片三大产品线的完整布局,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解决方案的战略升级。

“多元化”是缪文蔚在采访中屡次提起的高频词。“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她介绍道,“我们的市场与供应链布局同样具有多元特征,既拥有大陆客户、订单与供应商,也具备中国台湾的研发团队与供应链资源,并持续拓展国际客户群体。”而在日本,通过收购当地公司和组建技术团队,通锐微进一步夯实了全球布局。

技术多元化推动产品实现全应用场景覆盖。从早期的CRT电视、LCD显示器,到如今OLED手环、智能手表、手机等中小尺寸设备,再到车载显示和商用大屏,通锐微逐步攻克了全尺寸显示产品的技术壁垒。

企业展厅。

“全产业链布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早期系统规划逐步推进。”缪文蔚透露,企业首先聚焦大尺寸驱动芯片领域,达到一定市场规模后,再逐步拓展至电源芯片等产品线。

这一过程中,技术复用策略不仅降低了市场波动风险,实现了营收、技术和人员结构的平衡,更能满足头部客户对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从产品到战略,甚至企业文化,“多元”已成为通锐微的核心基因。这一战略也与深圳的城市特质高度契合。“深圳充满创新活力与效率意识,这种精神已深度融合到我们企业的发展中。”缪文蔚说道。

从“缺芯”到“强芯”!

借力福田,链接全球

2021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半导体行业面临供应短缺的严峻挑战。成立仅三年的通锐微,也迎来了创业以来的一次重大考验。

缪文蔚坦言,公司初期的芯片研发从设计到量产原本需要1.5年周期,而当时供应链体系尚在发展中,作为一个新兴企业,通锐微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供应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锐微需要在六个月内完成原本需要一年半的芯片设计、生产与客户验证全流程。面对这一挑战,公司迅速调整工作方式,加强电子化沟通和流程化管理,确保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团队能够高效协作。

通锐微亮相高交会福田展馆“湾区芯谷”。企业供图

作为扎根深圳福田的企业,通锐微充分借助了区位与政策优势。缪文蔚表示:“福田毗邻香港,极大便利了我们与海外研发团队及客户的交流。区政府提供的政策扶持、研发补贴和投融资对接等服务,都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实质性帮助。”

经历此次考验,通锐微进一步优化了供应链体系。目前,公司为每款产品配置多供应商方案,以灵活响应不同客户需求。通过构建更加多元、柔性的供应链生态,公司不仅强化了抗风险能力,也实现了更稳健的产能布局。

跻身“潜在独角兽”

福田科创生态培育芯片新星

2025年7月,通锐微登上“深圳市潜在科技独角兽企业”榜单。七年间,完成了从初创企业到备受资本青睐、稳步拓展国际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通锐微登上“深圳市潜在科技独角兽企业”榜单。

何为“潜在独角兽”?它代表着那些处于成长期、具备独角兽基因的未来之星。估值迈向10亿美元,拥有独特核心技术、显著竞争优势与巨大市场潜力。

创新种子破土而出,离不开战略生态的持续滋养。2025年4月,在福田区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现和培育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正式亮相。方案提出,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赛道,从孵化到成长、跃升进行全链条培育,计划到2027年,累计培育不少于70家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2024年,福田区形成智能终端、新能源、软件信息服务三大千亿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187亿元,增长12.7%;全社会研发投入136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94%。而生物医药、半导体等两个百亿级新质产业集群在三年内实现倍增,为通锐微这类技术驱动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

通锐微产品。企业供图

从专注研发到构建多元产品矩阵,从扎根本土到拓展全球国际市场,通锐微的成长轨迹清晰映照出“潜在独角兽”的核心特质。在今年8月举行的“福田区瞪羚、独角兽企业座谈会”上,众多如通锐微这样的“潜力股”企业共同发声,与相关部门深入对接发展诉求,展现创新主体的蓬勃活力。

如今,福田迈入“都市型科创区”高速成长期。将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作为抓手,推动新兴产业“质量跃迁”与“规模突破”并行发展。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批“科创之星”正以强劲势头向上生长,为福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