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青少年眼中的深汕:在绿色创新中看见未来

刘淑芳
09-22 13:2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近日,60多名深港澳青少年走进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亲身体验绿色科技如何将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孩子们带着好奇,用各自的视角记录,这片正在快速崛起的绿色创新高地。孩子们不仅见证了“为蜂妈妈找个家”深港澳青少年同心共建蜜蜂家园项目的启动,还领略了华润电力深汕公司绿色科技的魅力。

华润电力深汕公司是集风、光、火、储、CCUS、微藻固碳、干冰转化、生物质掺烧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建设有“世界第三、亚洲首个”多线程CCUS测试平台、全球规模最大的污泥能源化处置等碳中和特色项目。在参访过程中,最让孩子们惊叹的是各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科技创新。

“原来污泥和污水能化废为宝,制成一副我们平时能用的象棋!”来自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九年级学生刘子琪惊叹道:“没想到‘世界第三、亚洲首个’碳中和项目就坐落于深汕特别合作区,而且这里随处可见绿水青山,真的是学习绿色科技和自然教育的‘宝地’。”

王锦辉中小学的另一位学生孙玉林则对华润发电厂的微藻技术印象深刻:“在里面我看到很多海藻,了解到这些海藻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成可以循环利用的东西。比如展厅的玻璃柜中陈列着各种由海藻制成的产品,从食品到盆栽,展示了循环经济的无限可能。”

对于来自香港的青少年们,深汕特别合作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了全新体验。刘子琪比较道,“深汕特别合作区既有高楼大厦,也有田园风光,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如同在田园都市里。”孙玉林也表示:“有机会放假时还要来深汕,在青山绿水间享受自己的悠闲时光。”

对于港澳青少年来说,深汕之行也是一次难得的跨文化体验。

他们在红罗畲族村体验了彩带编织等传统技艺,品尝了畲族乌米饭。许多学生表示,通过这次参访,他们对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可以触摸到的现实。

“小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片农田,如今崛起一座座高楼大厦。这里不仅是我们的家乡,更是一个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创新实验室。”南外(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学生罗晓倩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深汕少年,罗晓倩和她的同学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着家乡的华丽蜕变。在他们看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不仅仅是区域发展,更是家园的重塑。

“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在深汕拔地而起,但没有工业区的嘈杂和污染,这种感觉很奇妙。”南外(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的卢姝妤同学这样描述她眼中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是一个多元化的新区,从碳排放到华润电厂,从比亚迪到小漠港,这片土地的变化很大。区域正在开发,可以引入很多不同的资源。”

这次研学活动不仅让深港澳青少年亲眼见证了绿色科技的力量,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通过青少年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正在到来。这不仅是深汕的故事,更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转型的缩影。

(受访方供图)

(作者:刘淑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