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外卖来了!”随着一架外卖无人机降落在莲花山公园,中阿卫视的摩洛哥籍记者毕诺通过手机点单,十分钟内就品尝到自己下单的咖啡。9月15日至18日,“阿拉伯国家文旅官员和学者研修班”深圳站举行。四天时间里,来自埃及、阿尔及利亚、约旦、巴林、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突尼斯、阿曼、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17名文旅官员和学者开启历史人文与科技体验兼具的深圳之旅。
走入鹏城古今 感受文旅脉搏
在开班仪式上,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李强强表示,今年是中阿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发布的“2024年中阿文化和旅游指数”达到82.67,双方在文旅领域已形成高水平合作格局。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分享彼此在文旅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共同探索未来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
研修之旅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始,学员们先后参访莲花山公园、南头古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等知名文化地标,感受深圳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气质。
“巴林同样拥有数千年的文化资源,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不仅能够将独具特色的鹏城旅游体验介绍给埃及当地的旅行商们,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城市历史古建如何与现代商业实现融合。”在南头古城,巴林文化文物局文化司司长胡达·阿拉维表示,文旅合作不仅能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更是各国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
触碰前沿科技 预见未来产业
研修期间,学员们走入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未来时代机器人6S店”,深入了解深圳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成果和最新应用。
协助老人服药、提醒作息的人形机器人;可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救援探测的机器狗;能在工厂仓库里精准搬运重物的机器人……众多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旗下产品活跃在店内,各自施展着自己的才能,同时也直观展现机器人在多元场景的应用实力,吸引学员们驻足围观。
研修班还走进腾讯滨海总部,近距离了解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数字文化、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乘坐超高速多媒体观光电梯,登顶地标平安金融中心,360°俯瞰深圳城市风貌;观看无人机表演,领略“硬核”科技与城市夜空的浪漫融合;踏入藏在深圳图书馆北馆的中国最大地下智能立体书库,从400万册书海中高效调取目标书籍。
“深圳是一座充满科技与创新的城市,让我们见识到如何利用科技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部长助理里哈姆·萨米尔·穆罕默德表示,希望能将深圳的前沿技术带回埃及,应用到各大文物展览馆中,通过高科技影像交互技术向全世界更真实、更细节地展现古埃及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已不再陌生,深圳的科技发展在阿拉伯国家有很高的知名度,有利于学员们观察和想象中阿未来产业交流。”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文化和文明对话司司长优素福·巴德尔·米沙里表示,“通过此次深圳之行,大家进一步增进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了解,我们将加强中阿文旅领域政策沟通,做好人脉涵养工作,进一步激发中阿文旅合作潜力,推动更多中阿文旅交流项目落地,促进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