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图书馆:把动植物装进自然笔记,走读烟墩山秘境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玥
09-17 12: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全方位呈现盐田区独特的山海文化魅力,引导市民深度探索本土自然文化精髓,近日,2025年度“山海之旅·走读盐田”的第七场活动,特别邀请风景园林设计师、自然插画师、高级游戏原画师兰建军(啄木鸟)老师带领市民读者漫步盐田烟墩山国际友好公园,寻宝自然物种,以笔为媒,解锁自然观察与绘画的双重乐趣。

活动伊始,啄木鸟老师为大家揭秘了本次自然笔记的独特形式 ——“边走边记录”。工作人员提前为每位参与者准备了记录表格与参考地图,表格需填写观察主题、时间、温度及记录人,还预留了绘画区域;地图则标注了探索路线。老师特别鼓励亲子协作:“家长负责文字记录,小朋友专注绘画,这样的搭配能让自然笔记更完整。” 他还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自然笔记本,从玉蕊花15分钟一记录的开花过程,到竹叶青的细节描摹,让大家直观感受到自然笔记的多样形态。

沿着徒步路线,自然的奥秘随脚步渐次展开。入口处的 “朱蕉” 是首个观察对象,作为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其叶片格外醒目,老师引导大家在表格上标记位置并写下名称。行至途中,“血桐” 的独特之处令人印象深刻 —— 折断枝叶会流出棕红色汁液,形似糖浆却带有毒性,老师现场示范绘制其叶片,从5条主叶脉到对称的小叶脉,手把手教大家捕捉植物特征。

除了植物,活动中还邂逅了不少小动物。“黑领椋鸟” 的鸣叫声回荡在林间,老师指着飞过的鸟介绍:“它的‘黑衣领’是显著特征,此刻正在觅食!” 雨后的台阶上、墙上,“半蛞蝓” 慢悠悠地爬行,与常见的蜗牛不同,它的肉体半包着壳,且身上带有寄生虫,老师强调 “观察不触碰”,同时讲解其作为生态分解者的作用。此外,“砖红厚甲马陆”(千足虫)、偶尔掠过的白鹭,都成为自然笔记里鲜活的素材。

据了解,由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海洋图书馆)承办的2025年“山海之旅·走读盐田”活动还将开展多场,每一场都将邀请自然观察专家、户外专家和文化学者讲解,带市民读者进一步了解盐田蕴藏着自然里的山海文化。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