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掀增持潮 业内预计增持规模或进一步扩大

谢惠茜
09-15 16:0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近日,光大银行与南京银行同日披露控股股东增持公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自9月以来,已有包括苏州银行、华夏银行、重庆银行、南京银行等8家上市银行获股东或高管密集出手,上市银行持续掀起增持潮。

911日,光大银行在公告中表示,该行于48日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在符合一定市场条件下,光大集团拟自48日起12个月内增持该行A股股份,累计增持总金额不少于0.5亿元(含本数),不超过1亿元(含本数)。截至911日,增持计划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光大集团增持光大银行A股股份1397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02%,增持金额5166.10万元。

同日,南京银行则是迎来了大股东控股子公司的投资,718日至910日期间,该行大股东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紫金集团)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以自有资金增持该行股份5677.98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46%。本次增持后,紫金集团及紫金信托合计持股比例由12.56%增加至13.02%

此前,苏州银行增持更是其高管几乎“全员参与”。97日,该行发布公告称,收到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增持计划,自98日起至1231日(含当日)止,合计增持该行股份不少于420万元。本次增持计划实施主体中,苏州银行董事长崔庆军,执行董事、行长王强,监事会主席沈琪,执行董事、副行长李伟,副行长贝灏明,副行长薛辉,执行董事、副行长赵刚,董事会秘书朱敏军,风险总监后斌,业务总监郑卫,业务总监陈洁,行长助理马天舒等核心管理层均参与其中。

对于增持银行股的原因,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披露,核心逻辑是股东、管理层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近期上市银行股东及高管频频增持,反映出内部人对银行板块当前性价比水平的认可,以及对其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这一现象往往被市场视为积极信号。”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市银行增持潮的背后,是银行股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改善。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受宏观经济调整、利率市场化推进等因素影响,银行股整体估值曾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市净率、市盈率等核心指标常年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形成明显的“估值洼地”。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收2.92万亿元,归母净利润共赚约1.1万亿元。其中,共有26家银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更有2家银行同比增速达到双位数。与此同时,上市银行也大手笔发出“大红包”以回馈股东。Wind数据显示,截至915日, A股已披露中期分红的银行总额为2565.38亿元。

武泽指出,短期看增持行为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缓解悲观预期,或对股价形成一定支撑;但长期来看,银行股价的核心驱动因素仍取决于宏观经济走势、资产质量改善程度以及息差企稳等基本面指标。对投资者而言,应理性看待增持行为,避免盲目跟风,而需结合银行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与政策导向进行综合判断,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注重个股筛选和长期配置价值。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以及银行自身发展需要,如果资本市场波动持续或银行经营业绩稳定向好,预计银行股东增持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不过他也提醒投资者,要注意现金流的风险,避免过度杠杆增持,同时也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如信息披露、增持比例限制等。

(作者:谢惠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