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雷云霞 文/图
“这种方式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卫光生命科学园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表示,“之前办理业务要往返政务大厅,现在政府部门直接上门服务,现场解答政策疑问,效率明显提高。”
一套灵活的服务机制,一支专业的政务团队,一系列精准的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创新推出的“流动政务客厅”正以全新的服务模式,构建了“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将政务服务从固定的办事大厅延伸到了企业的“家门口”,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靶向供给。
▲“流动政务客厅”进园区现场开展政策宣讲解答。
光明科学城卫光生命科学园区“流动政务客厅”揭牌
9月4日,“i深圳”园区行光明科学城专场暨光明流动政务客厅进园区系列活动在卫光生命科学园成功举办。该活动由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与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开展,吸引了来自200多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代表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超过200人次就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咨询或办理,真正实现了“服务上门、政策到人”。
▲“流动政务客厅”现场提供业务办理服务。
活动现场,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与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共同为光明科学城卫光生命科学园区“流动政务客厅”揭牌,标志着这一创新服务模式正式落地并进入机制化运作阶段。
政策宣讲作为重要一环,聚焦人才引进、创新创业、企业扶持等热点领域。市人社局详细解读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青年人才资助政策,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介绍了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细则,光明区税务局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做了专业辅导。区人才工作局推出“青春合伙人”大礼包,涵盖多项人才补贴和专项支持计划,并配套阶梯式安居保障,全面赋能青年人才发展。
▲人才政策宣讲。
除了政策解读,现场更设有“迷你政务窗口”,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提供面对面的业务咨询与办理服务。这种“窗口前移、服务下沉”的模式,让企业代表们倍感便利。一位来自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代表表示:“以前我们要去办证大厅才能咨询一些政策以及办理业务,现在政务服务进园区,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流动政务客厅”推动三大转变
实现惠企服务“零距离”
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流动政务客厅”通过动态收集梳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人才高频办理的事项,制定政务服务事项的“可办事项清单”,“零距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政策解读、即时咨询、现场办理等便民服务。
▲“流动政务客厅”提供政务服务答疑。
据了解,“流动政务客厅”通过系统性的资源整合,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变“单点发力”为“协同联动”。光明区联动业务部门系统梳理772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流动政务客厅”服务清单。联合各街道及27个职能部门,链接国企、银行、商会、协会等资源,构建“政策宣介+政务服务+金融对接+人才服务+咨询答疑”五大服务矩阵。推行“企业点单——精准派单——政府接单——协同做单”定制化服务机制,实现服务“无需跑动、一次到位”,做法获企业高度认可。
二是变“需求清单”为“服务清单”。通过问卷、电话、走访等多维度调研,梳理园区企业需求清单350份。建立“需求收集服务定制——效果反馈”闭环管理体系,形成定制方案12个。如,结合毕业季、业务申报期等关键节点,深入卫光生命科学园、欣旺达产业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场所开展服务,助力企业、人才精准把握政策红利。
三是变“分散办理”为“集约服务”。整合企业开办、惠企政策等高频服务及39个政务部门咨询专线等,编制办事指引,累计发放5000余份。围绕税费减免、技改补贴、人才引进、住房保障等热点政策,形成宣讲材料10份,帮助企业解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等问题50余宗。
推动惠民利企政策直达基层
企业点赞“家门口”服务
截至目前,“流动政务客厅”已深入卫光生命科学园、欣旺达产业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场所,开展服务10场,通过现场咨询、政策宣讲、业务办理等多样化形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惠及企业780余家、人才2000余人。
“这种模式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尤其是对一些政策细节的现场答疑,非常高效,感觉政府服务真的到了家门口。”深圳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女士说。
光明科学城卫光生命科学园区“流动政务客厅”的揭牌,进一步将这一服务模式固化为“园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使政务服务从传统办事大厅延伸至企业“家门口”,有效推动各类惠民利企政策精准直达基层,实现政务服务靶向供给、效能提升,真正做到了惠企便民、服务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