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薄iPhone Air机型、全系高刷……2025年Apple秋季新品发布会惊喜不断,网友普遍认为打破了以往“挤牙膏式”升级的惯例,直呼“牙膏挤爆了”!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Apple如期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iPhone 17系列、新款Apple Watch及AirPods等多款新品。
iPhone 17标准版支持高刷
网友:“加量不加价”
iPhone 17系列包括 iPhone 17、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 四款机型,起售价分别为5999元、7999元、8999元和9999元。
性能方面,iPhone 17采用A19芯片,iPhone Air以及Pro系列搭载A19 Pro处理器,两款芯片均基于台积电3nm N3P 工艺,其中A19 Pro 晶体管密度提升15%,GPU增至6核,支持70亿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17标准版迎来多项历史性升级,被用户称为“加量不加价”的诚意之作。新款 iPhone 17 标准机型终于上高刷了,120Hz自适应刷新率,搭载A19芯片,并且全系存储升级为256GB起步,直接取消了128GB版本,售价仍维持5999元,可以说变相降价。
而全新发布的iPhone Air采用极致轻薄设计,机身厚度仅5.6毫米,被称为“迄今最薄的iPhone”,并配备了6.5英寸ProMotion显示屏,支持120Hz高刷新率和Always-On常亮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可视体验。
影像系统方面,Pro系列首次实现了“三焦段全覆盖”,4800万像素主摄+超广角+8倍光变潜望长焦组合,支持全焦段8K视频录制。iPhone Air 配备全新Center Stage前置摄像头,采用iPhone首枚正方形前置摄像头传感器,具有宽视角,可拍摄最高1800万像素的照片。材质工艺上,Pro系列放弃钛合金改用95% 再生铝合金边框,碳足迹降低30%,重量减轻12g;Air则保留钛铝复合中框,通过微弧玻璃背板实现视觉无边界设计。
AirPods Pro 3变化多
支持实时翻译功能
据介绍,此次AirPods Pro 3也带来多项变化。采用全新多孔声学架构,可以精准控制承载着声音流入耳道的气流。另外AirPods Pro 3还具备超乎想象的音质和突破性的入耳式主动降噪(ANC)功能,降噪能力相较于前代AirPods Pro提升了多达2倍,比初代AirPods Pro更是提升了多达4倍。
不仅音质得到提升,还支持实时翻译功能,可与 iPhone 配合使用。全新设计使AirPods Pro 3的贴合度更高,在进行跑步、高强度间歇训练和瑜伽等活动时,入耳稳固性更佳。AirPods Pro 3首次为用户带来心率监测功能,并可跟测 50 种训练类型,在iPhone上的健身App中即可实现。
此外,Apple Watch SE 3作为入门级产品,配备了强大的Apple Watch芯片S10,拥有常亮显示屏,并支持手腕轻弹等手势操作,还将具备高血压通知功能和睡眠评分系统。Apple Watch Ultra 3显示屏经过大幅升级,采用了Apple“最先进的技术”,亮度更高、边框更窄、屏幕面积更大,新增的5G蜂窝支持以及卫星连接功能,让用户在偏远地区也能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有望复刻iPhone 11神话
成为“钉子户神机”?
有业内人士预测销量指出,分析师认为iPhone17标准版将成销量主力,有望复刻iPhone 11“钉子户”神话。Pro Max或因2TB版本(17999元)维持高端利润。
2019 年发布的 iPhone 11,在上市后销量便一路高涨。市场调研机构 Omdia 报告显示,2020 年上半年,iPhone 11 销量高达 3370 万台,登顶全球销量榜。“卖爆”的原因之一就是性价比高。
小米集团合伙人、手机部总裁卢伟冰10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昨晚熬夜看苹果发布会没?我认为这绝对是iPhone变化最大的一年。iPhone 17标准版的确很强,牙膏挤爆了,Air非常惊艳,有可能会重新激活超薄手机市场,Pro的全新设计,有争议,但辨识度的确是拉满了。今年将会是手机形态变化的大年,值得期待。”
对于iPhone 17 Air,此前,Omdia分析洞察报告就预测指出,苹果以往在中端iPhone机型上的尝试,例如mini和Plus系列,市场表现均未达预期。这些机型陷入定位困境——既非成本领先者,也非真正的旗舰产品——在中国和印度等市场难以规模化拓展,因为这些市场的消费者更关注尺寸和性价比的平衡。预计将推出的iPhone 17 Air标志着一项战略转变。通过将“超薄”打造为高端属性(而非依赖Plus型号的更大显示屏),苹果可以逐步淘汰销量最弱的机型,同时强化其产品线演进策略。这借鉴了苹果在Mac产品线上的成功经验,即Air系列作为Pro系列的补充,形成了一个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层级。
此外,在AI功能方面,Omdia(原Canalys)预估数据显示,尽管安卓竞争对手在AI集成(包括生成式AI和AI助手)方面进展迅猛,但苹果在第一方AI功能的推出缓慢,造成了用户采用上的差距。这导致部分用户推迟升级,并可能带来长期挑战。
整体AI应用正在加速普及。到2025年底,预计四分之一的智能手机将具备AI功能,高于去年的仅9%,而AI相关应用下载量已超过10亿次。显然,用户在日常体验中对AI的需求日益增长。
苹果被视为“AI领域的后来者”,这构成了重大挑战。尽管其对隐私和设备端处理的关注仍是竞争优势,但这一价值主张需要更有效地传达,以增强用户信任和采用度。在中国这一关键市场,苹果占据了约40%的具备AI功能的智能手机份额,但缺乏内置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驱使用户使用豆包(App Store下载量1.01亿次)等第三方应用。若不能加速AI部署,苹果可能将阵地拱手让给软件集成更深入的本地安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