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熊丹丹 文/图
▲光明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提建议”之人大代表议事会。
“佛子坳路通了!从家到产业园不用再绕3公里,物流车进出效率提高30%!”日前,望着眼前平整宽阔的马路,光明区某企业负责人王先生难掩激动。这件事还要从今年7月说起……
每年7月是深圳“人大代表活动月”,今年,光明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进站,驻站代表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围绕“五个一”展开工作:开展一次集中走访,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组织一批专题视察,聚焦重点强监督促落实;推进一批建议督办,回应关切解民忧惠民生;解决一批群众身边事,立行立办暖民心聚民力;征集一批民生实事选题,问需于民谋长远增福祉。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延续了活动月的深厚传统,更让人大代表们的履职实践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月期间,光明区人大常委会各专(工)委、各街道工委、各联络站累计举办活动224场,参加活动的人大代表达861人次。从打通城市“毛细血管”到助推新兴产业立法,从赋能产业升级到护航发展安全,代表们的“五个一”行动陆续催生出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为光明科学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靶向监督破解交通梗阻
王先生所说的佛子坳路,是一条曾让周边居民和企业头疼多年的“断头路”,如今成了带动片区发展的“致富路”。
▲光明区人大代表视察马田街道断头路打通情况。
光明区曾有36条“断头路”,像一道道“毛细血管栓塞”,部分片区因路网不通,制约着区域发展。人大代表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卡脖子”路段背后,是规划、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衔接不畅,部分项目工期滞后超一年。
民有所呼,监督必应。光明区人大常委会锚定“打通一条路、激活一片区”目标,印发专项督办方案,组织交通、规资等多部门联动,对全区断头路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一路一策”台账,按“前期、完工、续建、储备”实施分级管理。创新的“听督问”闭环机制更让监督长出“牙齿”——年初听方案、年中赴现场督进度、年末评成效,代表们带着卷尺测进度、拿着图纸查质量,把会议室“搬”到工地一线。
截至目前,26条断头路已实现贯通,剩余10条预计2026年全部打通。随着路网“微循环”畅通,光明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5%,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2%。
不仅如此,光明区人大常委会还跨区协同破壁,一场“市区联动、区际协同”的监督实践就此展开——联合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跨区代表联合监督,共同约见市交通局、住建局等部门负责人,明确责任分工与建设时序,织密互联互通网络。如今,科学城通道跨市项目提前开工,建成后将实现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20分钟直达;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一期工程中,光侨立交已完成34%形象进度,二期方案基本稳定。
聚链助力合成生物产业立法
“《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的出台,必将为我们企业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等关键难题!”光明区某合成生物企业负责人感慨道。8月29日,《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经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份全国首部合成生物产业专项立法的推进,凝聚着人大代表的智慧和汗水。
▲光明区人大代表前往合成生物产业园视察合成生物产业布局情况。
光明区作为深圳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将合成生物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8+5”产业集群之一。光明区人大常委会凤凰街道工委充分依托深圳市人大代表产业联系点的阵地优势,发挥产业“资源链”作用聚合产业势能,发挥三级“调研链”作用破解发展瓶颈,发挥区域“金融链”作用赋能产业跃升,通过“三链”合力,驱动“产业智+人大为”双力融合,为专项立法注入源头活水。
市、区人大常委会带队组织人大代表72人次深入恒泰裕·华南医谷、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企业,围绕产业布局、成果转化、市场监管等核心议题开展现场调研5场次,面对面收集企业在专利保护、伦理规范等方面的痛点诉求21条,代表们积极研提“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优质采购目录”“扩大创新药生产委托企业区域范围”等建议反馈至市人大常委会,为规定出台夯实实践根基。
议事会催生产业集聚效应
7月3日,光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人大代表与10家辖区新材料企业代表召开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议事会。
新湖街道坐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的新材料相关优势学科与创新资源。为提升产业集聚度,光明区人大常委会新湖街道工委深入企业收集诉求,围绕产业空间优化、核心技术攻关等议题凝聚共识。
议事会上,多家企业代表反映了日常运营中的具体困难,如园区周边早晚高峰交通拥堵、停车难及产业空间需求迫切等现实问题,新湖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诉求,现场逐一回应并直接探讨优化改进方向。议事会还深入探讨了推动光明区新材料产业链协同集聚、深化校企合作、减少厂房空间与租金成本制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等共性关键议题。
人大代表将议定事项归纳为产业空间保障、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打造等四大类建议分层分级交办。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街道有关部门已建立专项响应机制,针对厂房租金的问题主动对接我们,着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我们更有信心扎根光明发展了。”产业园区负责人对人大代表议事会的成效赞不绝口。
深调研推动筑牢科创安全基石
实验室安全事关科研发展和城市安全。随着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光明区加快引进了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及前沿交叉平台。立足实验室数量快速增长的现实,光明区人大代表们深入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一线,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题调研。代表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查找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危化品处置及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调研报告,提出11条针对性建议。
▲光明区人大代表前往深圳湾实验室调研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情况。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推动下,区政府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出台27项提升本质安全的举措,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和责任清单,全面摸排2382个实验室底数,完成252项问题整改和66家实验室危废规范化建设。同时编制多项危险源辨识与应急指南,组建46人专家库和专业应急队伍,并探索建设实验室风险“一张图”智慧管理系统。
活动月期间,多位人大代表通过持续对接部门、开展视察和督办,推动建议落地见效,形成调研、建议、监督闭环,为光明科学城筑牢安全基础,有效护航科研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从晨曦中繁忙的交通路口,到夜幕下灯火通明的社区联络站;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到热烈讨论的社区议事厅,光明区人大代表们将履职答卷写在光明大地上。这场凝心聚力的履职实践,还在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