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盛大的阅兵仪式在北京举行,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力与国家发展的磅礴气势。
对于开馆仅四个月的深圳科学技术馆而言,这一天同样意义非凡——它不仅是400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共同见证国家盛典的重要时刻,更成为深圳科技馆凝聚团队力量、锚定奋进方向的精神契机。
当日上午,深圳科学技术馆(光明)与深圳科学馆(福田)两馆同步设置观礼现场。当激昂的乐曲响起,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阵迈着铿锵步伐依次登场,先进的国防武器装备缓缓驶过,屏幕前的掌声与赞叹声不时响起。年轻员工专注凝视,眼中满是对国家强盛的自豪;资深员工轻声交流,回忆历史过往,感慨今日中国来之不易。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每一个人都被这场盛典传递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
针对公共文化场馆引入社会力量较少、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深圳科技馆充分挖掘和利用深圳科技创新资源,探索建立“场景创新、馆校合作、产业赋能”的科普服务体系,从“单点运营”向“城市科普生态”转变,进一步放大科技馆社会效益和创新价值。
作为以“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使命的公共场馆,深圳科学技术馆(光明)自今年5月1日开馆以来,始终在探索如何将科学传播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此次集体观看阅兵式,正是场馆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阅兵仪式所展现“快速响应、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深圳科学技术馆的工作理念高度契合 —— 从开馆筹备时的高效统筹,到日常运营中的细致服务,再到科普活动的创新落地,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团队的紧密配合与责任担当。
正如一位年轻员工在观礼后所言:“看到受阅队伍为了呈现最佳状态反复打磨细节,我们更明白在科普工作中,‘严谨’二字的重量;看到各方阵协同联动、无缝衔接,我们也更加坚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此次观礼并非一次简单的集体活动,更是深圳科学技术馆锚定发展方向的“精神加油站”。针对公共文化场馆“重建设、轻运营”问题,深圳科技馆探索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置改革,构建“事业单位+运营公司”的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有效破解运营效能瓶颈,为科技文化场馆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
开馆四个月来,场馆已接待160万观众,推出2600余场特色科普活动,逐步成为深圳市民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普教育重镇。
“九三阅兵”传递的精神,将进一步激励全体员工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 —— 未来,深圳科技馆将继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科普服务内容质量,推动科学知识、科学家精神与爱国主义、时代精神深度融合,让更多人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也能汲取奋进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科普力量。
从屏幕前的驻足凝视,到工作中的践行传承,深圳科学技术馆以一场集体观礼,将国家盛典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场馆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场跨越千里的“云见证”,不仅是开馆后的又一个重大时刻,更成为场馆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印记,指引着全体员工在科普之路上,向着更高目标稳步前行。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