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练劈枪,我们徒手狠拍水泥地!”深圳报业集团家属亲历26年前阅兵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李萍 陆云红
09-01 18:1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如果还有机会参阅,我会义无反顾地参加!”九三阅兵将至,深圳报业集团北京记者站员工家属肖金龙,向我们回顾了当年他作为男民兵方队一员,参加1999年国庆阅兵的情景。

“如果还有机会参阅,我会义无反顾地参加!”九三阅兵将至,深圳报业集团北京记者站员工家属肖金龙,向我们回顾了当年他作为男民兵方队一员,参加1999年国庆阅兵的情景。26年过去了,想起那段光荣而难忘的经历,他依然心潮澎湃,话语中透露着荣耀与自豪。

为练动作徒手狠拍水泥地

“1999年举行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是自1984年阅兵后15年的再一次大阅兵。我所在的男民兵方队,是从首钢集团选拔组成。”当时肖金龙只有22岁,在首钢参加工作不久。

“通过层层筛选和严格审核,我有幸被选中。刚入选时的那种欣喜,简直难以言表。”肖金龙笑着说,但随着训练强度加大,这种喜悦逐渐转变成疲惫、辛苦和难以承受的压力。

他回忆说,当年的方队是14×25的阵列,每天训练内容极其枯燥但要求极高:军姿、齐步、正步,反复练习,毫不间断。

“为了达到劈枪的力度,我们徒手狠拍水泥地面,甚至有人把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托都劈断了;为了达到‘五线齐’的标准,我们一条一条地抠细节,保持动作不变形,长时间坚持。”当年艰苦训练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

“最难受的是正步端腿训练,”肖金龙特别提到,“脚尖处拉一条线,一坚持就是10分钟。那种肌肉的酸痛和颤抖,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

“这既是受阅更是锻造!”为了完成好受阅任务,大家目标一致,发扬了克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靠着强大的信念和千万次锤炼的动作惯性,终于达到了训练要求。

以最威武豪迈的姿态走过天安门广场

“当终于站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心里真的是非常紧张和激动。” 肖金龙说,“等听到嘹亮坚定的口令声,我内心一下子就静下来稳下来了,到了展示训练成果的时候了!大家以坚定的政治自觉、饱满的革命热情、昂扬的精神风貌,最威武豪迈的姿态走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心里想的是:向祖国和人民汇报,我们一定续写先辈的荣光,不负使命和重托!”

谈到今年的九三阅兵,他特别关注了民兵方队的变化。他说,这次九三阅兵是从全国15个省份抽组民兵参阅,来自抗战时期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有的来自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优良传统民兵队伍,有的来自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独特战法发源地的典型民兵组织,有的来自新中国成立后作出新贡献、发挥新作用的先进民兵群体,既体现民兵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也反映新时代民兵建设的新风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成就。

“这是民兵首次参加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也是今年九三阅兵中唯一一个全女兵方队。”他满怀期待地说,民兵方队在受阅着装上与以往阅兵相比有很大创新,相信她们将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民兵的崭新形象。

“国庆阅兵是为了庆祝,九三阅兵是为了纪念。但无论是庆祝还是纪念,我们展现的是国威和军威。”他坚定地表示,“如果还有机会参阅,我会义无反顾地参加。”

永不褪色的人生财富

“阅兵训练培养的纪律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这段阅兵经历成为肖金龙人生的宝贵财富,他说:“那种追求极致、永不放弃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阅兵场面,我都会特别激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春燃烧的岁月,重新站在天安门前,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照片由受访人提供)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李萍 陆云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