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清五大“盲点”,再去做银行理财!

2016-06-21 20:29
摘要

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1423122774781

近些年,随着中国债券股票市场的不断扩容,理财工具的推陈出新,以及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理财”一词越来越被普罗大众所熟知。这其中,首当其冲被老百姓认识与接受的就是“银行理财”。

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对于“银行理财”的认知,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有盲点。不相信?那请往下看:

1.眼花缭乱的各种期限

期限分为募集期、计息期、结算期。

例如某个一月期银行理财产品,7月1日至5日是募集期,这几天可以购买理财产品,但是不算利息,可以撤单。7月6日进入计息期,开始产生利息,不能提前支取。8月5日最后一天计息,8月6日至8日是结算期,这三天是没有利息的。

大多数银行理财的期限都指定为“工作日”,而非“自然日”。假如某个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在国庆前,而计息期在国庆假期后,如果你恰巧国庆前购买了,那么假期不享受收益,只按活期存款计息,间接造成收益“损失”。

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银行理财产品确切的起息日,尽量选择离购买时间近的产品。

2.必须看清楚买的是不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

101-16010P94430D2

在银行,听了理财经理的推荐购买的,不一定是银行理财产品,也可能是“飞单”。银行的“飞单”简单说,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这种购买协议不是和银行签署的,也不会有银行的公章,对于客户来说,资金失去了银行严格风控的保护就很容易“打水漂”。

另外,你也得看清楚买的究竟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产品,合同是和银行签的,还是和保险公司签的。如果误把保险产品当成理财产品买了,银行可以凭代售保险为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3. 银行理财大多数是安全的

银行理财的门槛低,风险也大多较低。购买银行理财的人群,大多是中低收入及中老年客户,他们的抗风险性很低,而且由于较不理性的特质,国家对于银行理财的监管力度也远甚于100万起投的信托PE。

有的银行理财收益高,每期都能达到预期收益,但就是不能说是保本固定收益理财,为什么?因为国家不让说。

目前来看,非保本理财极少会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最坏的局面也只是最终收益达不到宣传时的预期收益率而已。所谓“非保本”实际上是银行营销理财产品是一种尽职免责的说法。

4.理财规划大多是拿模板套的

20140728060833322

你和银行理财经理详细沟通后,他们给出一份“私人订制”的理财规划,殊不知大多是拿模板套的,他们为每位客户制定的理财建议千篇一律。

为了避免被理财规划模板糊弄,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得选适合的银行理财经理。只要拥有银行从业资格证,就具备当银行理财经理的资格,而这个考试太过初级,几乎体现不了什么真水平。最好选择金融知识及实战经验兼顾的理财经理,他们制定的规划也更加匹配实用。

其次,当你选择了中意的银行理财经理,请如实相告自己的财务状况。很多客户对于涉及资产等敏感信息都有所保留,只告知了部分信息,这就为银行理财经理制定合适的理财规划增加了难度。

5.银行理财经理,不会推荐最适合你的产品

银行理财经理拿的是手续费,银行考核的只是销售量,所以他们最希望推销给你的是手续费高的产品。至于是不是最适合你的,他们真的没太大底气跟你保证。

诚如电影《大空头》所描述的,银行的整个系统设计就不是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无论银行理财经理说的多么精彩,如果没有白纸黑字签合同,请一句也别相信。

更可怕的是,即便产品出了问题,有一堆免责条款保护着银行,他们一点事情都没有。铁打的银行,流水的客户,少你一个不少,还有下一个韭菜可以割。

所以,要想做好银行理财,必须先扫清这五大盲点。

来源 腾讯财经

编辑 多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