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跨省垃圾分类合作倡议在广州南沙发起

广州日报
2020-11-09 16:02
收录于专题:关注国家级新区
摘要

两地生活垃圾分类交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1月9日,2020年全国省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场观摩活动举行。

两地生活垃圾分类交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1月9日,2020年全国省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场观摩活动举行,来自广西各地市的观摩代表团成员近30人走进广州南沙。活动中,南沙自贸区与来访的广西桂林市联合发起“城市并肩,分类同行”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倡议。未来,两地将开展垃圾分类5项交流合作,共担城市主体责任,同促居民分类习惯养成。据悉,这也是首个跨省垃圾分类合作倡议。

样板小区全面实现智能化管控

11月9日一大早,来自广西各地市观摩代表团走进了南沙区滨海悦城小区,在工作人员讲解下,实地感受南沙自贸片区的创新做法。

滨海悦城小区总户数共1560户、入住率达65%,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为100%,滨海悦城是南沙以高标准规格打造的“样板小区”。

在小区广场,一辆“南沙分类快线车”出现在代表团眼前,“快线车”上的LED屏展示着垃圾分类的最新知识。原来,该小区正在开展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通过摆摊的形式将垃圾分类知识送到各家各户,许多居民也饶有兴致地围拢过来。“这辆‘快线’设计得特别环保时尚,没想到垃圾分类宣传还能做得这么有意思。”代表团一位成员说。

更让代表团印象深刻的是,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不仅美观,还很智慧。该小区共升级打造了5个定时智能投放点和3个误时智能投放点,投放设备全部具有称重功能、收运调度、满溢监控、刷脸、积分、摄像、联网等新型智能分类投放功能,全面实现智能化管控管理垃圾分类工作。

“我们这边不需要专门的可回收垃圾回收系统,因为对所有生活垃圾都实现了智能分类回收,哪怕是投放厨余垃圾,也能积分兑换奖品,居民主动投放的积极性更高了!”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智能化投放设备定时定点模式的基础上,小区还建立了桶边督导队伍,联合党员、志愿者共同开展滨海悦城小区垃圾分类教育引导工作,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越来越高,全面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垃圾分类新时尚新型小区的培育发展。

打卡首个绿道“科普+低碳”宣传体验基地

离开滨海悦城小区,代表团来到南沙的蕉门河旁。在蕉门河公园内,一座科普展馆、一条环河绿道,将垃圾分类宣传与公园景色融为一体,成为全市首个“科普+低碳”公园绿道垃圾分类宣传体验基地,是南沙“分类+”模式的一项创新举措。代表团现场看到,在公园绿道两侧,错落设置的几个垃圾分类互动游戏项目,是南沙区定期组织的绿道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之一,项目有:“垃圾分类我接力”“垃圾箱掏掏乐”“守卫垃圾车”等,每个项目都是精心设计,让游园的市民群众在各种趣味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亲身体验分类技能实操。

随后,代表团走进了体验基地的主阵地——垃圾分类宣传体验展馆。展馆内设置科普教育、创新趣味游戏、全链条实景演示、网络直播等4个互动体验区,充满科技时尚元素,让市民群众实地领悟垃圾分类新时尚真谛,实现垃圾分类从线上线下走入千家万户。如今,这里已成为南沙区垃圾分类的网红打卡点。“尤其是一到周末人就特别多,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小朋友来这里参观,同时体验包括绿道骑行、绿色乐跑在内的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展馆工作人员说。

在展馆内,一场“垃圾分类”的知识科普直播正在这里举行。参加活动的广西代表团负责人和南沙区城市管理工作负责人也积极参与亮相直播间,化身网红与网友进行线上交流,分享两地垃圾分类经验和心得。

“从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到蕉门河边的垃圾分类宣传体验基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贸区和国家新区的新气象和新作为,党建引领、高标准打造,科技感强、人情味足,为我们上了生动一课,为我们践行垃圾分类提供了生动的‘南沙样本’。”广西代表团团长说。

粤桂两地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9月1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要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分类指导,加强全链条管理。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磅环节,南沙自贸片区和广西桂林市积极落实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在活动中共同发起以“城市并肩 分类同行”为主题的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倡议,将从5个方面共同深化跨省垃圾分类合作:坚持党建引领,建章立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深化经验交流,共享共建,打造分类示范亮点;聚合融媒资源,创新模式,推动居民习惯养成;搭建分类+平台,优势互补,促进行业广泛参与;探索互联互惠,友爱互助,构建分类城市联盟。

据悉,为落实两地工作倡议,南沙区城市管理局于当天即时推出1条交流示范路线、1套南沙分类标准、1节定向定制课程、1次网络直播连线、1系列文创产品的“五个一”交流礼包,为两地分类工作交流迈上坚实的第一步。

“早在2014年,桂林就已成为广西首座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垃圾分类云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月,桂林垃圾分类已铺开6个城区,进驻高档住宅小区、机关生活区、企业单位生活区共计107个,推行‘一户·一卡·一桶’垃圾分类智能家庭15514户,覆盖60000余人。今年,我们将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5年六城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9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与南沙自贸片区携手后,我们将把宝贵的自贸区经验带回桂林,共同推动垃圾分类落地生根。”桂林市城市管理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南沙区城管局负责人则表示:“桂林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践行绿色环保、引领低碳新时尚方面有非常好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垃圾分类智慧管理云平台的做法,与南沙高科技发展垃圾分类理念不谋而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下一步,南沙与桂林将进一步深入交流,互补优势,围绕五个方面全面深化垃圾分类管理合作,为两地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携手促进绿色生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广西代表团团长对这种模式表示认可:“粤桂两地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将打造跨省联动范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期待两地有更多地区结对共建。”

数说垃圾分类“南沙样本”

“3个首创”:在全市率先探索推广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全智能高效管理;打造全市首个“科普+低碳”公园绿道垃圾分类实地宣传体验基地;首创专属垃圾分类品牌,建立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南沙标准。

南沙区128个行政村、34个社区,164个居住小区,约550个机团单位均已全覆盖推行强制生活垃圾分类。南沙区实行就地资源化处理的厨余垃圾约90吨/天,各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回收再生处理的可回收物约460吨/天,每月就地临时储存的有害垃圾180公斤,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41.89%。

南沙区164个居民小区已设置定时投放点573个,误时投放点304个;截至目前,已按照标准化改造提升818个,完成率为93.27%,今年将完成100%升级改造。

南沙区垃圾分类社区宣传已深入千家万户,全区已采用进家入户、桶边宣教、实地督导、微信群推送、小程序游戏等方式,开展社区宣传活动近585场,覆盖居民家庭31833户、机团企事业单位406个。疫情期间,7.6万余名中小学生同步学习垃圾分类微课程,垃圾分类宣传报道省级以上媒体发布38次、学习强国平台发布17次、市级以上媒体发布127次。

未来,南沙将在当前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升全链条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垃圾分类体系全闭环高效运行:推动占地750亩的南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速建设,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餐厨垃圾处理厂、工业废物处理项目(含医疗废弃物)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实施;在全区新建生活垃圾收集站3座、环卫工具房和环卫驿站20座,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压缩站3座,进一步增加环卫设施数量,优化环卫设施布局。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