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能课堂、智能亲子教育、云端陪练……近日,在罗湖区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一场以“社区生活”为切入点,用智慧科技撬动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在开展。
据了解,作为罗湖区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的先行试点,木棉岭社区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今年以来,木棉岭社区通过“智慧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探索从“智慧社区”硬件建设向“智慧生活”内涵提升的迈进,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生根,让科技智慧“飞入寻常百姓家”。
健康守护:智慧科技助力科学养老
“我也赶上时髦,开始上‘网课’了!”木棉岭社区的张阿姨对社区推出的“云端陪练”学习方式很感兴趣。
今年四月,木棉岭社区党委、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了社区长者太极活动。活动不仅邀请了专业的太极拳教练作为线下导师,更为长者们准备了一位特殊的线上教练——智能AI虚拟教练。
据了解,木棉岭社区通过“线下教学+云端陪练”双轨模式,为社区长者打造了无缝衔接的学习体验,长者可以通过智慧社区线上课程平台,在家中就能跟着智能AI虚拟教练练习,实时接收语音提示与动作评分。社区还同步搭建了“太极社交圈”线上平台交流群,鼓励社区长者分享练习视频、组队打卡,形成“以武会友”的互助氛围。
用AI语音指令吹奏电吹管、用AI实时辅导排练古典舞和合唱……除了太极小组活动,木棉岭社区还依托智慧社区系统平台,巧妙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前沿信息技术全方位融入社区长者银龄安康文体服务项目,充分发挥智慧社区优势,用智慧科技助力科学养老。
科技赋能:AI科技成为居民家庭“管家”
用AI智能平台制定学习方案、用AI剪辑制作家庭视频、用AI工具优化家庭理财……在木棉岭社区,AI技术成了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四月,木棉岭社区“AI进家庭,赋能新征程”家庭AI技能提升小组活动顺利结课。小组课堂为期五周,为居民安排了热门AI工具的操作应用、视频剪辑制作等实用的课程内容,指导居民利用AI工具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据悉,木棉岭社区以智慧社区建设为依托,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举办AI技能提升小组、AI亲子诗画营等课堂和活动,为居民免费提供AI设备及技术指导,不仅推动前沿科技深度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更以家庭为单元激活社区科技参与活力,形成“科技赋能生活、家庭带动社区”的良性循环。
接下来,社区还将着力打造“智慧家庭联盟”,鼓励居民分享科技应用经验,营造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同时,持续深化“科技+人文”服务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特点,定制个性化课程体系,致力于构建覆盖全年龄段、充满人文关怀的智慧社区新生态。
指尖生活:掌上智慧织密便民服务网
“现在只要用手机就能办事,节省了很多时间!”木棉岭社区居民张女士说。
作为罗湖超高人口密度社区之一,木棉岭社区不仅配备社康医院、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托幼机构、长者服务机构、公交首末站等全年龄化便民服务设施,更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让智慧设备与便民应用深度融入居民生活。
其中,“蜜生活”综合性便民小程序成为智慧服务的核心载体。这款整合政府、物业、中介等多方资源的小程序,构建起数字党务、政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四大板块50余项服务功能矩阵。在木棉岭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在手机上完成物业缴费、报事报修、房屋租赁买卖等生活琐事,更可一键预约家政服务、社区活动等服务。社区依托人脸识别技术打造“一脸通”场景,居民刷脸即可通行社区、享受医疗教育服务。
“蜜生活”小程序还成为民意收集的“前哨站”。居民可通过小程序的“悦聊空间”的发起纠纷化解订单,社区将线上诉求与线下巡查发现的矛盾隐患分级分类导入“解忧聊天室”,依托本土调解人才库,以“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的柔性方式,实现矛盾从发现到化解的闭环管理。
木棉岭社区以家庭为细胞、以科技为纽带的治理模式,不仅提升居民数字素养,更激活“家庭自治—社区共治”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从“智慧社区”向“智慧生活”的重要跨越,让“智慧社区”的建设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