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深圳第一个市辖区,是经济特区最早开发的城区,也是深圳的中心城区之一。罗湖的发展,是深圳伴随改革开放迅速崛起的辉煌见证。这里,有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有曾经的中国第一高楼,有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这里,曾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也承载着一代代新老深圳人的情感与记忆。
多年以前,对于原特区关外的老深圳人而言,去趟罗湖就是进城;对于一代代南下闯深圳的奋斗者而言,罗湖火车站是他们最初的深圳记忆,在这里迈出了他们闯深圳的第一步。
四十余载风雨沧桑,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安居乐业站岗、为区域经济发展护航。罗湖公安,从有了这个名字开始,便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惊心动魄的案件侦查、润物无声的为民服务,罗湖警察的历史记忆里,有太多应该被时代铭记的英雄故事。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晶报联合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策划了系列专题报道“罗警记忆”,回顾伴随深圳经济特区成长,罗湖警队护航发展的那些人、那些事……
陈志华(左二)与同事在罗湖公安分局(旧)门口合影
17岁加入警队,至今已从警38年,他曾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第一个公安“一等功”获得者。陈志华,现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指挥中心二级警长,38年警察生涯,他亲历了罗湖警队许多重大时刻。独身爬上炸弹携带者逃亡过程中驾驶的大巴,并配合同事将嫌犯抓获;罗湖公安假扮买家与枪贩接触谈判,成功将贩枪团伙捣毁;股票发行潮时期,罗湖公安日夜站岗坚守,保障股票发行买卖秩序……这些重大的警史案件、重要的历史时刻,陈志华都曾亲历、见证。
当前,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而岁月静好背后,也正是一代代公安人激流勇进,迎难而上,用不断积累完善的刑侦力量,震慑违法,用不断创新构建的便民服务机制,惠及民众。
陈志华在罗湖公安分局工作照片
嫌犯携炸弹逃窜 他只身爬上了飞奔的巴士
1984年5月13日晚8时许,天色渐暗,正在罗湖公安分局值班的陈志华与同事接到报警,离分局不远的东门长途汽车站,有人投掷炸弹行凶。闻此消息,陈志华立即和同事飞奔赶赴现场。在警方到达之前,男子已经引爆了一枚炸弹,炸伤5人,损毁了4辆巴士。情况危急,罗湖分局其他同事也迅速支援赶到现场。
见有警察赶到,嫌犯驾驶大巴车逃跑,冲出汽车站院子后,在转弯的过程中车速有所减缓,千钧一发之际,陈志华冲了上去,抓住了车身背后的架子,爬上了去。
男子驾驶的巴士车沿着黄泥路飞速逃窜,陈志华趴在车顶,死死抓住了货架。巴士车一路颠簸,驶向水库方向。
10余分钟后,增援民警驾驶面包车逼停了巴士车,陈志华与赶到的民警李慧深合力将行凶男子控制住。事后,大家才发现,男子已经将引爆装置的盖子拧开,引爆弦露在了外面,一旦男子拉动引爆弦,后果不堪设想。此案的成功处置,陈志华与同事李慧深获公安部批准记个人一等功,这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第一个公安一等功。那一年,陈志华才19岁。
“以前,群众要跑到派出所报警,而我们出警,也需要不少时间,现在,路面24小时有警察巡逻,接处警反应时间都是几分钟的事,这些都让群众有很强的安全感。刑侦技术进步了,大多数案件都能快速侦破,也正是因为警务工作的飞速发展,各类恶性案件案发率连年下降。”陈志华说,他很欣慰自己见证了这些变迁。
陈志华是1982年加入罗湖警队的,那年他才17岁,从警38年,陈志华谈起那段峥嵘岁月时,经常告诉身边的年轻民警,如今的办案手段和思路比以前进步了很多。信息化应用的进步,让公安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同时,每一个民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民众。
上世纪80年代陈志华(前排左三)与同事合影
刑侦技术飞速发展 但那份英勇果敢从未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治安持续好转,但在早些年,公安办案面对的风险、案件侦破的难度,与如今不可同日而语。过去,为了一起案件,可能要辗转很多地方,走访调查数百人,不放过案发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反复侦查,反复推敲分析。也有一些特殊时代的案件,让警察这份职业的风险性、不确定性陡增。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志华在罗湖公安分局南塘派出所(其辖区现为东门派出所和南湖派出所管辖)工作,与同事联手侦破过一起贩卖枪支案件。
“我们假装买家,与嫌疑人约定在一家茶楼见面,交易前要验货,懂枪的同事确认是真枪,于是给同事暗号,实施抓捕。”陈志华回忆,当时谈判地点周围已经布控了许多警力,最终,成功将5人贩枪团伙拿下,当场缴获冲锋枪一支、手枪、手雷等涉案物品。
此案侦破过程非常危险,近距离接触持枪歹徒,稍有不慎,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以前搞案件,就是要到处找,到处跑,线索就得靠我们仔细挖掘,不管大案小案,经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心,花精力去思考、判断。”陈志华说,在那个年代,他理解的办案方法,就是腿要勤、心要细,积累下来的经验很重要。
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志华时常感叹,“如今,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智慧新警务层出不穷,我们的破案能力、破案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经验都是这么一步一步积累、传承。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社会治安,比以前好太多了,无论是前置监管还是事后处置,我们都在尽最大努力保护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时代在变,但我们公安民警在面对不法分子时那份英勇果敢,一直没变。”
陈志华(中)与同事骑着老式警用摩托出发巡逻
忠贞为民服务民生实事 风雨兼程护航经济发展
对于深圳经济而言,股票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而股票市场的发展,也曾经历“风波”。
1992年8月,深圳开始了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预备发售500万张认购抽签表,中签比例10%,每个身份证限购一张抽签表,每人限持十张,每张中签表可认购1000股。
当时,在许多人的概念里,“买股票”等于“发财”,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价格仅为1元一张,因想要买股票的人太多,抽签表价格涨到了100块一张。当时,全国各地怀揣暴富梦想的股民蜂拥至深圳,宾馆、出租屋爆满,街头都睡满了通宵排队买股票的人,每个网点的队伍都排了数公里长。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维护秩序,排队秩序不能乱,乱就容易出现事故。另外,如果排队的人万一出现身体突发状况,我们也得紧急救助。”陈志华回忆,当时,为了确保网点秩序,罗湖公安分局派出了大部分警力,分在不同网点日夜值守。
陈志华在一家银行网点守了6天6夜,因工作尽职尽责,网点秩序非常好,任务结束后,他回到家睡了一天一夜。而和陈志华一样,罗湖分局数千警力,在各个网点日夜坚守多日,确保了股票发行秩序稳定。可以说,在护航经济发展方面,公安部门一直在各个维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股票交易,手指轻点手机就能轻松搞定,各类经济活动,都能在一个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当然,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作为维护社会法制的重要部分,深圳公安部门始终坚持依法办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活动,为护航区域经济发展,默默坚守。
“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在被需要的地方,几十年来,我们的工作方式、工作重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从未改变,让违法者受惩,让守法者安居乐业,当了近40年的警察,我清楚地看到,我们确实做得越来越好了。”陈志华说。
(来源:晶报APP)
编辑 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