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都、深圳水贝”金字招牌如何擦亮? 罗湖:五个赋能,推动“规模制造”向“价值创造”跃升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09-29 13: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黄金珠宝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擦亮“中国宝都、深圳水贝”的金字招牌?接下来,深圳罗湖又会有哪些针对性的举措?9月29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新闻发布会。罗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时冬昕介绍该区引领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战略规划,透露将重点抓好“五个赋能”,推动产业从规模制造向价值创造跃升。

一是强化品牌赋能。罗湖首先将积极推动黄金珠宝企业与品牌策划机构对接,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同时将统筹辖区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吸引国内外品牌珠宝企业设立全国总部、区域总部、电商总部。

二是推进数智赋能。将联合华为云建设黄金珠宝产业数智化赋能中心,推动AI大模型与珠宝产业结合,聚焦“AI+设计研发”“AI+智能制造”“AI+供应链”“AI+智慧零售”等领域开展应用赋能,打造“AI+黄金珠宝”生态圈。

三是深化平台赋能。将建设一批产学研平台,推动黄金珠宝企业与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意工坊、研发设计中心等创新载体,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行业工艺水平。建设罗湖区黄金珠宝行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汇聚专业服务机构,助力珠宝企业出海,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四是聚焦设计赋能。针对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等设计工艺人才制定了《罗湖区黄金珠宝产业“水贝领航”人才发展支持措施》,用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让黄金珠宝行业人才在罗湖找到发展的舞台。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原创设计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通过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罗湖分窗口,为黄金珠宝行业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

五是激活文化赋能。积极推动故宫博物院的“故宫IP”、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非遗里的中国”等文创IP深度融入黄金珠宝的设计、研发与生产,丰富产品文化内涵,打造“国潮”精品。同时,充分发挥深圳珠宝博物馆、黄金艺术馆等文化地标影响力,广泛宣传珠宝文化,展示珠宝精品,吸引消费者深入了解珠宝文化和内涵,提升罗湖珠宝文化的影响力。

“综上,我们将通过品牌、数智、平台、设计、文化‘五个赋能’,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品价值,系统推动罗湖黄金珠宝产业从‘规模制造’向‘价值创造’的跃升,进一步擦亮‘中国宝都、深圳水贝’的金字招牌。”时冬昕说。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