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罗湖区第二届课程博览会在罗湖区梅园实验学校报告厅正式开幕。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金海,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总督学蔡茂洲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共话AI赋能教育新图景
上午8:30,暖场节目《盛世欢歌》《以课为名,做人民满意的大先生》拉开序幕。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发表致辞,他用三个词来描述本次课博会的重大意义:一是融创。以课博会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全学科全学段探索新质课堂结构和课堂形态。二是赋能。以课博会为平台,激活各集团、学校的内生动力,聚焦真问题、凝聚共同体,将共识转化为协同发展的实际行动。三是淬炼。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展示、观摩与深度研讨,锤炼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输出能力,实现“以课促建、以展促优”。
他表示,此次课博会不只是罗湖课程建设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更是激发区域教育创新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加速器,各集团校和一线教师要用好这个平台,紧抓数字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以贯通培养为核心的区域新质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骨干教师的中坚支撑、青年教师的潜力激发。
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春娥简要介绍本届课博会的特色亮点,其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技术含量高,是对过去一年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性总结,更是面向未来、整装再出发的新起点。
怀集县教育工委书记、局长谢祥华作为帮扶地区代表发言,他感谢罗湖区提供的平台,表示课博会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帮助怀集补齐技术赋能教育的发展短板。希望能与各位教育同仁一道,共同探索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让山区和城市的孩子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直击 235个课堂现场,直播间数量创新高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课博会有“四个更多”的新变化:一是直播间数量更多,由去年61个增加到235个,覆盖更广、容量更大;二是参与教师更多,从去年的800余人扩大到近2000人,更多学科、学段教师登台展示;三是上线课程更多,展示课例由372节提升到1410节,内容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元;四是协同联动更多,本届课博会还在怀集、陆丰、潮安、江西宁都等兄弟县区各设立了10个直播间,构建起跨区域共建共享的教育新生态。
上午9:00,启动仪式按钮按下的瞬间,235个直播间同步上线,大屏幕实时播放实况,链接互动。与首届相比,本届课博会实现了质的飞跃:数量由去年的61个直播间增加到235个,课程数量更是呈4倍增长,1410门课程涵盖10大模块课程;2000余位教师走进直播间,参与展示与互动。中小幼名书记(校长、园长)、中小学教育集团校、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四大品牌课程集群齐齐亮相;学科类、素养类、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家庭教育、帮扶地区协作六大特色课程各展风采。开播当日,总播放量已超过70万人次。
资源共享,教育帮扶促进携手共赢
本届课博会特别邀请陆丰市、怀集县、潮州市潮安区、江西省宁都县四个帮扶地区教师共同参与,实现教育资源共创与共享,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实时连线互动,帮扶地区的教师们分享了他们参与罗湖教育赋能项目的收获与成长。“这种跨越地域的教研共同体,让我们能够直接学习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受益匪浅。”一位帮扶地区教师表示。
作为罗湖“14104”教育战略的“重头戏”,这场课博会不仅是“成果秀”,更是教育生态的“升级战”。每一个环节都在践行“以课育人、以课聚智”的初心,不仅提供了课程建设成果和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更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了课程建设新思路、新方向和新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五环一体”教师梯级培养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和实践指引。
(罗湖区教育局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汤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