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 | 木棉岭社区:智慧赋能,解锁基层治理新范式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通讯员 梁潇
09-28 17: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党建引领+AI赋能,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新路径

“以前这里被小摊摆得满满当当,现在路面清爽多了,出行也方便安全了。”在翠园东晓创新学校门口,居民张阿姨指着整洁的路面兴奋地说。这一让居民交口称赞的转变的背后,是木棉岭社区“党建引领+AI赋能”的不断探索。

作为罗湖区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的先行试点,今年以来,木棉岭社区以“智慧科技+人文关怀”为双驱动,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新路径,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让科技智慧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赋能培训破解乱摆卖难题

“乱摆卖”问题曾经是木棉岭社区的一大难题。小摊贩们占用人行道、堵塞消防通道,严重影响辖区居民出行安全与社区环境,且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在采取常规治理方式却遭效果反弹后,木棉岭社区意识到小摊贩们既是治理对象,更是需要帮扶的服务对象。

“堵不如疏。”为了从根源上解决“乱摆卖”困局,木棉岭社区针对摊主们的痛点难点,策划组织直播赋能培训,通过技能赋能,为摊主们开辟合法稳定的经营路径。面对摊主们的疑虑与观望,社区党委委员带着社工,逐个摊位面对面动员,反复沟通、耐心解答,终于让18名摊主放下顾虑,报名参加培训。

目前,社区已开展20多场培训,不少摊主们将摊位“搬”至线上,不仅让社区路面恢复整洁,更优化了居民的就业结构。“以前摆摊风吹日晒还不稳定,社区直播课让我学会了线上卖货,带来了不少希望!”居民李大姐曾是小吃摊贩,经过培训后,她大胆尝试转型,线上分享美食内容,已实现线上盈利。这种“环境改善+就业升级”的双赢局面,成为“科技赋能治理”的鲜活例证。

AI直播点亮增收新希望

“课程把复杂的AI工具拆成了‘傻瓜式’步骤,很简单就能学会。”直播培训课上,一位刚结束直播实战演练的居民难掩兴奋。

据了解,木棉岭社区作为曾经的“二线插花地”,居民多为棚改回迁群体,不少人依赖流动经营、废品回收等途径谋生,就业技能单一、发展空间狭窄。针对这一现状,木棉岭社区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构建“零基础入门—专业化进阶”的直播培训分层课程体系,邀请辖区企业讲师现场演示,让居民在45分钟的课时里,就能解锁“AI+直播”的新技能。

今年9月,木棉岭社区开展抖音直播间共创赋能座谈会,深入了解居民参与直播培训后的转型情况,收集居民创业就业困难,以精准提供后续支持。座谈会上,深耕家庭十余年的社区居民叶女士分享了她的经历。她曾因重返职场时遭遇技能断层而迷茫,参与社区直播培训后,她在水贝珠宝产业聚集地找到心仪的直播工作,成功“重返职场”。

社区直播培训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就业竞争力,也让大家在数字时代找到新发展坐标。目前,除了叶女士之外,还有不少学员已成长为能独立运营账号的“社区主播”,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角色重塑。

智慧阵地构建服务新生态

作为罗湖区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的先行试点,木棉岭社区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已建成“一网一中心一平台”智治体系。今年以来,木棉岭社区通过“智慧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探索从“智慧社区”硬件建设向“智慧生活”内涵提升的迈进。

据介绍,木棉岭社区将依托1045平方米智慧管理中心的硬件基础与BIM+CIM数字孪生平台的技术支撑,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直播赋能根据地”,升级打造专属直播体验空间,配备全套专业直播设备供学员免费使用,并邀请电商行业讲师现场指导。同时,鼓励经过前期培训已掌握基本直播技能的居民转化为“志愿培训带头人”,通过‘以老带新’志愿服务机制,实现社区直播场地设备资源的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循环利用,改善社区环境秩序,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通过“党建+AI+服务”的模式,让直播赋能从阶段性课程转化为常态化民生服务,推动居民在掌握数字技能的同时,深度参与到社区智慧化建设的实践中,为基层智治注入持续活力。

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理念,拓展AI在社区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应用,让智慧治理的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绘就“科技暖人心、社区更和谐”的幸福画卷。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通讯员 梁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