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谈兵”到“实战实操” 坪地街道筑牢文化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网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龙坪轩 文/图
07-24 13: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报告指挥台,模拟火情已确认,现场人员正在有序疏散!”7月22日,龙岗区坪地大酒店会议室内响起急促而有序的报告声——坪地街道2025年文化娱乐场所消防知识宣教暨应急演练活动正在这里举行。50名来自辖区网吧、KTV、影院等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在实战演练与互动体验中,补上了一堂“安全必修课”。

以演促防:从“纸上谈兵”到“实战实操”

“文化娱乐场所人员密集、电器设备多,消防安全是底线,容不得半点马虎。”活动伊始,坪地街道党工委委员刘敬的话让在场人员绷紧了神经。他强调,辖区文化娱乐场所要摒弃“重经营、轻安全”的思想,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随着一声“演练开始”,模拟火情场景正式启动——“某 KTV 包厢因线路老化引发火情,烟雾扩散,有人员被困”。现场工作人员迅速按流程行动:第一时间拨打“119”模拟报警,清晰说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和被困情况;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引导 “被困人员”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低姿沿疏散指示标志撤离;灭火组手持灭火器冲向“起火点”,规范完成“拔销、对准、按压” 操作……整个过程紧张有序。

“以前总觉得灭火器‘看着简单’,实际操作才发现握法、喷射角度都有讲究。”参与演练的某网吧经营者王女士说,刚才灭火时手都在抖,“这下真记住规范动作了”。

学练结合:从“知识灌输”到“技能掌握”

演练结束后,街道应急管理办副主任杨杰的点评直击要害:“疏散时有人忘记关闭电源,报警时没说清具体包厢位置—— 这些细节在实战中可能酿成大错。”他结合案例,逐一分析演练中的优点与不足,让在场人员明白“安全无小事,细节定成败”。

随后的消防知识培训更接地气。

“文化娱乐场所常见火灾隐患有三种:电器过载、易燃物堆积、消防通道堵塞。”讲师用曾发生的小火情案例,讲解火灾预防要点;针对 KTV、影院等场所的特殊性,重点强调“定期检查音响设备线路”“禁止在包厢内使用明火”等注意事项。

应急技能体验环节,在AED急救体验区前,大家排着队学习电极片粘贴位置;心肺复苏模拟台前,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参与者俯身按压“模拟人”胸部,感受“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的标准;模拟报警体验中,有人因紧张说错地址,在讲师提醒后重新组织语言。“以前以为报警就是说‘着火了’,现在才知道信息越具体,救援越高效。”某影院安全员小李边记笔记边说,回去要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同事。

筑牢防线:从“单次培训”到“长效安全”

“既能看演示,又能亲手练,这样的培训比发手册管用多了。” 活动结束时,某KTV负责人拿着刚领到的《消防安全手册》说,他已经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了“每日三查”清单: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查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查电器线路有无老化。

此次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战演练+互动体验”的模式,让参与者从“知道”到“会做”,有效提升了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街道公共服务办(文体组)负责人丘伟兰表示,接下来街道将针对文化娱乐场所开展“回头看”,重点检查隐患整改情况,同时计划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让“安全弦”常绷常紧。

参与人员带着满满的“安全技能”离开会场。这场活动不仅教会了他们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疏散的正确流程,更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安全第一”的种子——而这,正是辖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运营的坚实基础。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龙坪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