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岗区布吉街道龙岭社区,曾经“门对门不相熟”的邻里常态,正随着“睦邻小院”的诞生而悄然改写。这个由党建引领、居民携手共建的小院,像一座连心桥,让原本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近邻”,真正变成了情感相通的“亲邻”,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温暖活力。
“看着街坊们能在这儿乐呵呵地聊天、看书,我这心里比啥都甜。”睦邻小院的房东刘先生站在院中,望着满院的生机满眼笑意。作为社区里有名的热心肠,他主动把自家小院修整好,无偿提供给居民使用。“社区党委的同志跟我聊起建个居民活动点的想法,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都是街坊,能有个地方聚聚,多好啊。”正是这份朴实的善意,拉开了睦邻小院的建设序幕。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成了小院建设的“主心骨”。“社区积极整合资源,用‘民生微实事·大盆菜’、社区综合经费等资金,给小院来了个彻底的升级改造。”龙岭社区党委书记苏如珊介绍,随着书吧、公益图书角一个个功能区慢慢成型,普通小院变成了集休闲、学习、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建设时,党员们带头上阵,搬砖、刷墙、整理杂物,居民们看在眼里,也纷纷加入。“党员带头干,我们居民也不能缺位。”参与建设的居民张大叔说,“大家一起动手,这院子建得格外有意义。”
如今的睦邻小院,不只是居民歇脚的地方,更成了大家商量事儿、解难题的“议事厅”。“以前停车难真是愁坏了我,没想到在‘小院议事会’上一提,没多久就有了办法。”居民刘先生提起这事就感慨,“在这儿说话有人听,问题有人管,心里特踏实。”社区党委在这里搞起了“小院议事会”“职工议事角”,打破了往日各说各话的隔阂。截至目前,已经解决了停车难、环境整治等30多件居民关心的事儿,“家人治家”的氛围越来越浓。
小院里的书香,也成了邻里间的“黏合剂”。社区党委联动书香龙岭共建点设了共读角,读书分享会、文化讲座一场接一场。“以前下班就窝在家里刷手机,现在常来这儿看书、聊聊天,认识了不少朋友,日子充实多了。”年轻人小王笑着说,志愿者们每月都会来打扫小院、整理图书,社区家庭教育学院还在这儿开了亲子课、传统剪纸课,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笑声不断。
“这是我们自己的院子,就得自己上心。”居民们把小院当成了家。大家自觉遵守管理公约,书吧的书看完了主动放回,院子脏了顺手打扫。年轻人带着食材在公共厨房做顿家常菜,老人们在院里晒晒太阳唠唠嗑,一派其乐融融。每逢元宵、端午、冬至等节日,小院更是热闹得像过年。“一起包汤圆、煮粽子,比自家过节还热闹。”居民赖阿姨脸上笑开了花,“邻里感情就是这么一点点熬出来的。”
数字技术也让小院的服务更贴心。依托“i龙岗”平台,居民在线上就能预约使用小院。截至目前,小院的预约人次已有261次,线上线下无缝衔接,让小院的用处越来越大。
从“脏乱差城中村”到“民生幸福高地”,从普通小院到邻里温情的聚集地,龙岭社区“睦邻小院”的故事,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未来,布吉街道将继续深化“龙岭模式”,让更多像睦邻小院这样的温暖空间涌现,让“近邻”变“亲邻”的故事在社区各处上演,携手绘就邻里相亲的幸福图景。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