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龙岗发展步伐铿锵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01-10 11:0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龙岗区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部署安排,推动龙岗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形成

2024年,龙岗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形成。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工业增长创近五年最好成绩,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经济基本面和工业基本盘持续向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31家、增长近四成,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4家、总量实现翻番,高成长性企业群体快速增长。

产业动能持续增强。百亿级平安重大项目基金、全市首支区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落户。全国首个市容环境产业园挂牌成立,全市首个省产业园“深圳龙岗产业园区”获批设立,深圳工业软件园被认定为市级鸿蒙原生应用特色产业园,坂田、大运入选全市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全国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试点应用,数据公司、湾东智算、湾东低空等区属国企成立,“空中高德”从龙岗起飞。

招商引资质效显著。创新产业链招商、成建制招商、搭场景招商等模式,推动引望智能、壳牌新能源、智平方等优质项目落地,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机电设备采购中心等“国字号”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全年引进274个亿元以上项目、增长34%。

企业服务品牌打响。深化“助企行”工作,区企业服务中心、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挂牌成立,“培土倍增”“厚土新芽”行动全面启动,赢得企业家广泛好评。华为云开天跨境平台投入运营,企业出海基地在新加坡、龙岗两地揭牌成立并结为姊妹园。场景应用创新专班、投融资顾问团队成立,成功举办“AI人才龙岗行”等场景供需对接活动272场、促成107个场景项目落地,一大批场景机会、场景能力和“科技篇”应用场景相继发布。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揭牌,市碳中和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落户,86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全职院士增至12人,企业高校参与项目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约占全市一半,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第四名。国家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建成,区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市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上线、促成合作及意向合作50多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城区品质内涵不断提升

2024年,龙岗区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城区品质内涵不断提升。

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坂田、布吉、吉华、南湾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平湖升级为深圳城市功能中心。轨道3号线四期通车、实现11个街道地铁全覆盖,功能型无人车上路测试,58条低空飞行航线畅联大湾区,陆地低空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一村一策”建成10个活力城村,山厦新村“榕树下”、桔子坑村“新乐园”等一批空间焕新,绘就市民群众“小美满”。全年土地整备入库345公顷、完成量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供应土地170公顷,超额完成市下达违建治理任务,城区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城区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AI算法训练基地入选省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政务云获评全国“深度用云先锋案例”。全国首发政务预约负一屏元服务,全市首个千亿级政务大模型发布,“龙小i人工智能应用矩阵”亮相,全市首个区级BIM数据中心建成,CIM平台覆盖全区,城区管理服务更加便利智慧。

绿色生态优势日益彰显。累计建成超充站180座,龙岗能源生态园获评国家3A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全市率先建立“林长+”协作机制,大运AI公园、龙城公园活力谷等一批公园开园,新增碧道绿道超30公里,优良河长占比提升至近九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招牌持续擦亮。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2024年,龙岗区坚持务实笃行、倾情为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市云端学校总部校区、深圳未来双语学校等14个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近2.7万座、学前教育学位7560座。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获评省首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建成,深圳技师学院转设为深圳城市职业学院,市职教园开工建设,龙岗选手勇夺世界技能大赛3金1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成立。

医疗资源不断扩容提质。区耳鼻咽喉医院等4个项目建成完工,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建成,省骨科医院深圳合作院区落户,新增床位1600张,新增社康机构5家。国内首个医疗大模型华佗GPT上线,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肝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名单,龙岗中心医院“无陪护病房”改革获央视专题报道。

文体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布吉、横岗文体中心建成,大运天地文商旅综合体开业即“顶流”。“重回大运”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开展大型赛事、演艺活动、惠民活动超1.5万场,吸引超800万人次观演观赛,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成绩位居全省122县(区)第一。全球首个AI视觉创意大赛(瓦卡奖)、首届“空中F1”无人机超级联赛成功举办,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开园,上影集团湾区IP总部落地,高巨创新无人机表演点亮巴黎奥运会夜空,文化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力保障劳动者权益,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获评全省“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全年筹建保障性住房1.78万套。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拥军优属工作扎实推进,240余名新退役军人在龙岗安居乐业。

平安龙岗扎实推进

2024年,龙岗区安全稳定防线加快筑牢。

平安龙岗建设扎实推进。警务机器人亮相大运中心,无人车、无人机深度参与城区运行管理,智慧立体巡防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及时稳妥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构建“民意地图”“民意速办”数据看板,创新“民生诉求每日5条+企业诉求每日速报”机制。深化推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龙岭模式”,建立“龙岭模式”质量体系,上线试点“虚拟社区”服务平台,探索形成花园小区多元解纷新机制和城市商圈治理新经验。“创新全周期法律服务模式,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入选市“十大法治事件”,涉企“联合执法+精准普法”工作获评省普法办“十大创新创先项目”,“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2024年,龙岗区坚持党建引领、团结奋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入。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深化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工作专班肯定。

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新建“两新”党组织数量居全市前列,天安云谷园区入选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现场教学点,党建引领开展“央地国企深圳行”龙岗站活动、促成投资近75亿元。深入开展“书记有约”系列活动,打造党员教育研学矩阵、云上地图,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三同三管”机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三定三联”解决民生实事超5500件,“‘四治’解‘四难’”案例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干部队伍战斗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顺利通过中央编办机构改革评估。组建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办公室,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持续深化干部能力素质量化考核,扎实开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统筹搭建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十大平台”,选派年轻干部攻坚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固定资产投资等专项任务,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推进。以超常规举措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纠治“四风”,开展助企惠企、燃气安全、项目建设等专项监督,有序推进三轮区委巡察,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全区纪检监察系统立案55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3人。

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践行。支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改革获省人大肯定,区人大被选为全市唯一的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基层联系点。支持区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职,区政协“三能三融合”党建工作模式入选全市“改革攻坚优秀案例”。“统战+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港澳台侨领域一批国字号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商会+司法”入选全市法治政府建设优秀案例,全市首个民营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党管武装、群团组织等工作扎实推进,区总工会获评“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壹贰·叁”油画工作室入选全国“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

(图片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