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山大康社区:虚拟社区搭“桥”,“书记友约”速办,荒坡5天焕新!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廖海怡 文/图
09-17 11: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指尖点一点,诉求马上办!”在园山街道大康社区的虚拟社区平台上,居民们最近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正源于一场由“书记友约”牵头的民生“速办”行动——曾经杂草疯长、居民“望坡却步”的崎岖荒坡,在居民通过虚拟社区“书记友约”渠道反映诉求后,仅用5天就变身成安全便捷的混凝土台阶步道,被大家亲切称作“民心路”。这短短几天的蜕变,正是大康社区依托虚拟社区平台激活“书记友约”机制,让“线上约时间”与“线下办实事”无缝衔接的生动写照。

作为社区联系群众的“数字纽带”,虚拟社区平台不仅是信息发布的窗口,更是“书记友约”机制从“线下坐等”转向“线上主动约办”的关键载体。以往,“书记友约”多以线下随机座谈会形式开展,受时间、地点限制,部分居民难以及时参与;如今,社区在虚拟社区平台专门开设“书记友约”预约通道,居民只需线上点一点,就能预约每周一下午的面对面沟通时段,与社区党委书记、党委班子直接交流出行难题、生活诉求,真正实现“诉求不上交、服务不打烊”。这种“线上定时间+线下面对面”的模式,既打破了沟通壁垒,也让“书记友约”更贴民心、更接地气。

荒坡改造前后对比图。

这场“荒坡改造”的契机,就始于居民通过虚拟社区平台预约的“书记友约”面对面沟通。“去园山风景区绕路要20多分钟,能不能把旁边的陡坡修下?”“希望加个台阶,安全又省时间!”在每周一下午的“书记友约”现场,居民将出行痛点当面反馈给社区党委班子。秉持“书记友约”“闻诉即动”的原则,社区党委次日就组织工作人员赴现场踏勘,迅速敲定“土坡改台阶”的改造方案——精准解决居民出行难题。

如今再到现场,昔日“晴天硌脚、雨天滑脚”的荒坡已彻底“换新装”,平缓的防滑混凝土台阶顺着山势延伸,居民往来园山风景区或回家,时间从20分钟压缩到5分钟,湿滑摔跤的隐患也彻底消除。“以前走坡得扶着树慢慢挪,现在踩着台阶稳稳的!多亏了虚拟社区能预约‘书记友约’,当面说完没几天就修好了,这效率太赞了!”居民踩着新台阶,忍不住向社区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自虚拟社区平台与“书记友约”机制深度融合以来,这样的“民生速办”场景在大康社区已不是个例。“书记友约”不再是不定期举办的“临时活动”,而是依托虚拟社区平台实现“每周定时约、面对面办”的常态化服务品牌——居民有诉求,线上预约“书记友约”定时间;社区解难题,线下快落实、结果线上晒。此次“荒坡变民心路”的实践,不仅让居民感受到了“数字预约”的便捷,更彰显了“书记友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初心。

未来,园山大康社区还将继续以虚拟社区为载体,深化“书记友约”机制,优化每周一下午的面对面沟通服务,让“线上预约桥”更顺畅,“线下解民忧”更高效,把每一件民生实事都办到百姓心坎上。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廖海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