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肉连响”嗨翻同心实验学校!
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方金翠 文/图
2019-12-10 22:56

2019年12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度走进同心实验学校,这次学校引进的是土家“肉连响”,这是继2018年12月“摆手舞”传承教学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次进校园活动。

12月2日,湖北民族大学毛伟臣老师作为主教练,来到同心实验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肉连响”传承教学。教学活动分为教师培训组和学生精英队进行,同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在全校小学生中普及“肉连响”的基本动作。这一土家民族舞蹈让同学们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了民族舞蹈的热情,体验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12月5日,乘着体育节开幕式之东风,学校师生一起进行了“肉连响”汇报展演。当简朴快乐的土家民歌响起时,学生精英团队迅速入场表演,粗犷的旋律、动人的歌声、肢体的自如,这一切浑然天成。音乐稍停,少儿土家民歌随即响起来,这时,全校师生热情澎湃,他们一同跳起了“肉连响”,拍拍胳膊、拍拍腿,再来一次“双打”……“啪,啪啪,啪!”节奏感十足的拍击声响彻校园,令人震撼。老师和学生都嗨翻了,同心实验学校的操场成了舞蹈的海洋。

同心实验学校校长方昱表示,此次继续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它在同心实验的校园里得以“活化”,为全校师生了解民族性特色,学习民族文化艺术提供了平台,让他们感受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生命力,学校会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一直学习、传承下去。

“肉连响”是湖北省利川市土生土长的、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方舞蹈品种,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舞蹈动作诙谐、明快,深受群众欢迎。“肉连响”的表演在动律上讲究“圆转”,顺着相击的部位,不断改变身体倾斜角度,柔美协调。“肉连响”虽无唱腔、无伴奏,但口读简谱短而有特点,艺人根据演唱的需要,加上舌头弹动的声响伴奏,更增添了舞蹈的欢乐气氛。2008年6月7日,“肉连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这是同心实验学校第三次与湖北民族大学合作,引进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的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加快了校本课程建设,更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方金翠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