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澳三地中学生“寻找康有为”,田野研习活动走进佛山
读特记者 韩文嘉
2019-07-18 16:05

暑假里,来自深港澳三地的近70名中学生就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野研习活动。在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香港中史教师会组织的第二期深港澳中学生田野研习活动中,学生们来到佛山,探访康有为与理学文化在当地的踪迹。

“为什么近代中国在简村最早发出机器缫丝的轰鸣声?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松塘村诞生了那么多翰林?怎样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让康有为有了开近代风气之先的底气?”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走出书斋,回到历史现场。

在他们出发前,中山大学副教授任建敏以《走向历史田野的方法和技巧》为题,对三地学生进行田野考察的指导,并以亲身经历的田野调查故事为例,为同学们讲解田野中的技巧和方法。此外,同学们还阅读了大量资料,提前进入状态。

7月15日早上9点,在中山大学温春来教授和黄国信教授的带领下,深港澳中学生田野研习活动的师生们分成两个小分队,满怀热情与期待,向着西樵山下的简村与松塘村出发。

在简村,温教授担任起了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简村的大致情况。简村自南宋开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居民傍水而居,是岭南特色水乡。温教授先后带着师生们参观了北帝古庙、陈启沅故居、陈氏大宗祠等,每处建筑都散发出悠远的历史古味。

在北帝庙,温教授问道:“这庙在何时大修过?”大家先是猜想,后发现在庙中多次出现“道光”,由此判断在道光年间北帝庙重建。这生动的现场教学指导教会了在场的每位师生论从史出,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

同学们跪地与当地老人交流

另一个小队则来到松塘村,在黄国信教授和村民的介绍下,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这一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

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代表性建筑有孔圣庙、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 明德社学、 汇川家塾等。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故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至近代,又有革命先驱区梦觉等人。“松塘真是人才兴盛,文风繁荣之乡啊!”学生们采访当地村民,深入了解松塘村后这样感慨。

当天下午,两组人员再次出发,分别交换目的地。有了早上专家们的指点,下午同学们跃跃欲试,采访变得更大胆更专业,在穿巷入户中近距离的感受了古村的魅力。

此次参加活动的近70名学生中,有50名来自港澳的中学生,深圳学生则分别来自明德实验学校香蜜校区、教科院附中、福田中学、莲花中学北校区、上沙中学、华富中学等学校。在田野中,三地学生们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了解到历史学习、思考、探索的新方式,新路径和新乐趣。随后,每个小组的指导老师将会带领学生在假期里完成研究报告,让这场田野活动真正形成有价值的知识。

“我们有幸在中山大学教授们指导下走出书斋回到历史现场,探究、发现书本以外更加真实、更加有温度的历史。”活动的主要策划人、福田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张红霞表示,之所以组织田野,是因为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同样重要;只有回到历史现场,才能真正理解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才容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历史误会。一次好的田野研习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她认为,活动深港澳三地师生一起参与,有利于爱祖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符合国家主旨教育追求。

香港中史会副会长黄凤意表示,活动颇具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历史考察的方法,又能够在三地学生的交流合作中,交到新朋友、认识到不同生活背景下的不同思考方式,启发思想,推动自身学术进步。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